“我們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改善民生。”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聊城市市長林峰海對《中國日報》說。
近年來,聊城市不斷加大民生支出力度,全市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醫療衛生、就業工作等民生事業、民生工程長足發展,去年全市財政用于民生的比重達到84.2億元,占到財政總支出的58.1%。
今年聊城市將進一步加大對民生的投入力度,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和城鎮困難人員三大群體就業工作,力爭新增城鎮就業6萬人,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2萬人。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確保城鎮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6%。進一步提高城市低保標準和生活補貼,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1400元。同時大力發展保障性住房、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民生事業,使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和服務。
加快發展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和公共租賃住房,探索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區中配建保障性住房的新模式。幾年來,新增廉租住房補貼4357戶,建設經濟適用房9482套,完成棚戶區改造3462戶。今年聊城市將進一步加大力度,新建經濟適用房1453套、廉租住房200套、公共租賃住房3000套,實施棚戶區改造9410套,盡最大努力地滿足群眾的住房需求,讓群眾住有所居、住有所安。
大力改善農村辦學條件,辦學質量,促使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去年,聊城市籌集資金1.44億元,完成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建設項目148個。
此外,不斷推進城鄉師資交流,推進城鄉教育資源共享,持續開展了“城鄉結對幫扶”、“農村中小學校長培訓”和“名優骨干教師送教”活動,實施了農村義務教育實習支教“雙提高”工程,現支教大學生總人數達到2641人。
為方便群眾就醫,聊城市在全省率先實施了“農民健康服務行動”,利用專用車輛、設備,選配城市衛生技術骨干下鄉進村,已有22.5萬最偏僻鄉村的農民群眾不用出門就享受到全市最優質的醫療服務。
去年共為農民群眾診斷疾病13萬余人次,健康體檢9.46萬人次,建立農村居民健康檔案38.51萬份,為農民群眾節約醫藥費用840余萬元,同時還培訓了鄉、村衛生技術人員6000余人次。
來源:中國日報山東記者站 記者 王倩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