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未來五年的發展中,最重要的堅實基礎是人才,特別是創新人才。”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委員、民建中央調研部部長蔡玲認為。
蔡玲表示,在互聯網時代,創新人才最集中的群體是青年。去年,IBM、微軟、蘋果相繼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值的高科技公司,基本上都是青年人撐起了一片天。所以說,創新人才,青年人是最集中的群體。
“我一直從事經濟研究,最后我發現沒有人才什么都談不上,中國制造要想升級、經濟發展方式要想轉型,這一切都要依靠人才。正如總理講的,世界都在談中國崛起,人們議論最多的是GDP,但我以為中國崛起的標志是在人才,是在教育。”蔡玲說。
十二五規劃中,蔡玲委員最關心教育改革,今年,她也帶來了一份關于加快培養青年創新人才的提案,她希望在國家未來發展中,能夠將教育問題擺在頭等重要的位置。
關于“十二五”期間加快培養青年創新人才的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 蔡玲
“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錢學森之問”深刻地反映了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已經燃眉之急。21世紀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是全球性人才培養機制的較量。現在中國GDP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但是我國的創新能力仍然不足。未來5年,是我國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的歷史性轉折的關鍵時期。大轉折呼喚教育勇于承擔重大歷史責任,加快培養創新型人才。大學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最需要突破的環節,關系著國家的核心競爭力,關系著人民群眾最關心、最根本的利益問題。
為此,建議:第一,堅持改革與開放并舉,創新教學內容。落實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建立現代大學制度,沖破一切陳舊的條條框框,對高校教學體制和機制進行制度創新。認真借鑒中外優秀大學教育成果和先進教育理念,以有利于培養創新人才為標準,把中國特色與國際水平相結合,對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體制進行大膽改革,真正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加快建設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探索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模式,建設優質網絡課程資源。建設國際水準的重點學科課程體系,引進國外先進的課程教材和教學內容,聘請更多的具有培養創新人才能力的教師來講學。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時調整學校人才培養結構,形成學科交叉融合的課程體系。加強教學骨干教師到一流學校輪訓,不斷培養有創新精神的師資隊伍。支持有特色的民辦大學自主設計教學內容,支持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辦民辦大學教育。加強去“行政化”的考核評價和選拔機制。在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上教書育人,以先進的教學內容和科學的教學體制為突破口,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培養一批既了解國情、又有國際視野,既有中國優秀文化的根底,又通曉國際規則,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一流創新人才。第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鼓勵創新創業。優化教學方式,采取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參與式教學方法,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的寬松環境,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和創新思維。鼓勵和支持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志愿者服務,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高度參與意識,提供他們展示才華和創新能力的舞臺。強化學生實踐教學環節,鼓勵大學與企業共同建立產學研戰略聯盟,推進研究開發-實驗教學-實習培訓一體化。加強培養創業素質教育,建立創業實習基地,建設新型創新公共服務平臺,拓寬融資渠道,提供稅收優惠,鼓勵學生創新創業。第三,創新外匯使用方式,充分利用國際教育資源。截止2010年12月,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達到了2.8萬億美元。“十二五”期間,創新外匯使用方式,設立國際教育基金,公開選拔更多德才兼備的學生,到世界一流大學接受培養創新人才模式的教育。根據人才培養的實際,采取正規學歷教育或海外游學形式,加快培養急需的新興學科專業人才。歷史證明,一代又一代海外優秀留學生是我國杰出創新人才、大師級人才的重要源泉,也是現代大學理念的傳播者和實踐者。第四、加強輿論監督和依法行政,營造公平正義的就業環境。提高創新能力的強大動力來自學生自身對知識和創新的渴望和追求。很難設想一個“讀書無用”的校園氛圍能產生大批創新人才。現在一些地方青年人就業出現了“拼爹”現象,一些既得利益者的“量身定制”、“公示巧合”等"潛規則"手段嚴重破壞了人才選拔的公平競爭。要加強輿論監督和依法行政,營造知識改變命運,奮斗成就未來的風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給青年人追求夢想的公平競爭機會。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青年是當今世界最具有創新力的群體。青年人的創新能力讓世界從未有過如此精彩!IBM、微軟、蘋果相繼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值的高科技公司。我國的青年人是國家最重要最寶貴的資源,寄托了億萬家庭對美好未來的期待!他們是中國自主創新和產業升級的生力軍!培養青年創新人才刻不容緩!
來源:人民網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