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夏天——
“爸爸、媽媽:老來喪子是人生一大不幸,內心自然很苦,想說什么只管與我交流,我就是你們的女兒,高峰、亞峰他們也是你們的兒子……爸爸媽媽,我們的學生生活將要結束了,以后是不可知的未來,但不論走到哪里,我們的心中總是記著,在承德有我們的兩位親人——彩霞”。
這一聲“爸媽”,焐暖了老兩口已不知熱度的心。
1999年冬天——
“大爺、大娘,就要過年了,家里準備得怎樣,樹起讓我給您寄去100元,這是我們不成敬意的一點心意,就算給您添一件御寒的棉衣吧。時翠平”。
2002年秋天——
“大爺、大娘,您二老可好,歲月匆匆,轉眼畢業快5年了。一切都在變化,真正沒有變化的只有一樣:人世間的真情是永恒的。可惜政武現在力淺勢薄,起不了什么作用,只有寄上300元略盡心意。政武”。
2011年春天——
……
李維賀一次次濕潤了雙眼。
小草青了又黃,燕子飛了又回。
5000多個日日夜夜,孩子們的信一直沒有間斷。這些用墨水記錄下的真情,成了支撐老兩口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15個臘月,孩子們的匯款單雷打不動,數字從100、200、300、500、800、1000……不斷增長著、變化著。剛畢業時掙得少,他們寧可自己勒著,也要拿出三分之一寄給承德的“父母”;有的同學家中遇到事急需錢,也未讓他們改變過給老人寄錢的初衷;有的同學家屬開始不理解,了解情況后每年催著寄錢。
2011年農歷正月初六,正在承德縣溫泉物流有限公司打工的李維賀接到村干部的電話,告訴他匯款單又到了。“去年臘月就到了,頭回見這碼事兒,沒親沒故的,一寄錢就寄了15年,好人呢!”村干部感慨著。
15年前,一位父親先后失去了兩個兒子,背上了7萬多元的債;15年前,一群兒子的同學決定承擔起子女的責任。一個算不上約定的約定,讓兩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張匯款單和56封信;一個算不上約定的約定,演繹了一段延續了15年的真情;一個算不上約定的約定,不僅激勵著兩位老人勇敢地活了下去,也讓人們看到了一位普通農民的誠信品質——
坐在值班室的燈下,李維賀把取出的500塊錢放到桌上,淚水無聲地淌下。
他怎么能不感動呢?
兒子已經走了15個年頭了,但同學們的匯款單卻沒有一年落下過。
15個年頭過去,他們都是將近40歲的人了,牛樹起、杜彥敏、時翠平、李景剛、趙高峰、祁業鳳……這些名字已經像自己孩子一樣親切。
“老李,咋啦,家里出啥事了?”溫泉物流有限公司老總李文全不知什么時候來到他身邊。
當李維賀一股腦地道出心中的情愫后,李文全也流淚了。
寄一年錢容易,連著寄15年,不容易啊。
“李總,我這輩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看看這些像閨女、兒子一樣的孩子。”
“我陪你去,上保定的費用我包了?!崩钗娜袆拥卣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