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領導干部來講,沒有功就是過,沒有成績就是問題、就是庸。”中共武漢市委書記阮成發說,“實施‘治庸計劃’,關鍵在于消除干部隊伍工作表現上的‘第三種狀態’——干不好又不交‘槍’,占著職務崗位不作為。”
他說:“為政之道要像農民種地一樣,從播種開始一直到收獲,都要不分晝夜、盡心盡責。武漢市將改革目標管理、績效考核辦法,將干部評價與目標績效管理結合起來,落后單位就亮黃牌,連續兩年亮黃牌的單位,主要負責人免職!”
有網民評論認為,“治庸問責”風暴把整肅吏治的關口從昏官、貪官前移到了庸官的環節,直接體現了政府全面提升行政能力的決心,大刀闊斧“治庸”,強調官員權力與責任的對等,不僅能直接提升民生福祉,更為優化城市公共治理水平注入內生動力。
“風暴”之下,不少部門的“衙門”作風明顯改善。不過有專家指出,如何將“風暴”轉成長效機制,還需要政府下更大的決心。“不能一陣風過去就了事。”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劉建平教授表示,“除了以往自上而下的政府內部監督管理外,讓管理服務對象監督管理者,讓權力行使在陽光下,才能從根本上實現‘治庸’‘治懶’。”
來源:新華網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