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周后,他拿著胃鏡結果見到了醫生。一句“應該是反流性食管炎和慢性胃炎,有息肉,做個活檢”,他又交了100元的掛號費、檢查費、診療費。
“藥還沒開,就花了700多元,這個月都白干了,老心疼了。”41歲的老曾是內蒙古通遼人,在北京一個洗浴中心做鍋爐工,月收入約1400元。“胃炎是我的老毛病,醫生也沒看出什么新花樣。”
老曾對去醫院看病有抵觸情緒,主要是因為“手頭緊”。老曾的妻子做保潔員,每月也有近1200元的收入。但是,他們每月要支出500多元房租、600多元飲食,以及電話、水電、煤氣、交通等費用。老曾每月還要寄800元回家,供女兒讀書生活。算下來,老曾每月手頭的余錢有六七百元,這不多的余錢里,大約500元要花在吃藥看病上。
老曾的妻子有糖尿病和腰椎病。為了控制血糖,每個月吃藥、打針、用試紙,花掉200至400元不等。而腰椎病和胃病,倆人都不去醫院,老曾有自己的“土方子”:腰椎病是貼3元錢4片的膏藥,胃藥一般是吃4元多24片的一種消炎片,感冒一般就吃一塊多24片的黃色感冒通片。“我們哪有那么嬌氣。除了怕花錢,我們啥都不怕。”
不過,上個月,老曾的胃病又暴發了。這次不僅胃脹得要爆炸似的,食物也難以下咽,而且還一直拉肚子。老板發現他瘦了一圈,讓他務必看病,并且要出具大醫院的診斷書,否則就別想繼續干了。“我也擔心,怕是個啥絕癥。我要是倒了,家里就亂了。”老曾哭喪著臉,連連嘆氣。他沒有醫保,也買不起商業險,花了錢沒處“找補”。而看病還意味著誤工,又是一筆損失。
這次看病,老曾的很多“土方子”被醫生嚴重警告了。“人家說了,藥不能亂吃,會吃死人的。還說我這胃就是亂吃藥吃壞了!”老曾攥著醫生開的單子,不置可否。雷貝拉唑鈉腸溶片、耐信艾索美拉唑鎂腸溶片……這些拗口的名字他不懂,但是他問過價格,一個121元一盒,一盒7粒;一個85元一盒,也是7粒。無論哪一盒藥最多只管一周。“一盒藥的錢,能買10斤五花肉了!吃肉有勁兒能干活。萬一吃藥不管用,我就白花錢了。可是要是管用,還要老吃藥,那我這工就白打了!”
老曾最終還是沒有買藥。“回去商量一下。要是以后干不動,現在攢的錢都是救命錢。不到萬不得已,不能動的。”他拍拍屁股,起身消失在了擁擠的人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