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會館”的面積相當大,記者繞工地一周大概用了20分鐘。目前,工地靠近游客步行道路的兩側已經被一人半高的鐵板圍了起來,臨近樹林的兩側則用普通塑料布進行遮擋。
在施工現場內搬運鋪路石塊的工人告訴《法制日報》記者,現在會館的主體建設和外部裝修已經快結束了,房屋的內飾裝修馬上就開始動工。
采訪中,當地人向《法制日報》記者透露,“皇家會館”的前身是一個檔次并不是很高的蒙古包度假村,是對外迎客的,在避暑山莊內已經有很多年了。
同時,記者注意到,承德市委宣傳部在發給新聞媒體的一份相關聲明中稱,社會上所說的修建“豪華私人會所”一事,其實是對山莊內原有的“蒙古包度假村”進行整修。1984年承德市文物局建起蒙古包度假村,運營多年來一直未加整修,已出現許多問題。在征求專家意見、經上級文物部門批準后,對蒙古包內外環境進行整修。在整修中文物局要求合作企業遵循幾個原則,其中一項就是“整修后依托蒙古包的歷史功能仍作為對公眾開放接待場所使用”。
聲明稱,承德市文物局在發現合作方發布相關廣告宣傳后,立即與合作企業交涉,明確提出不允許改變蒙古包整修初衷,不允許作為私人會所進行宣傳和經營。文物局將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和審批意見實施蒙古包區域整修工程,恢復這一區域的歷史風貌,將蒙古包作為山莊內一處重要景觀和旅游接待場所面向公眾開放。
但是,有知情人士告訴《法制日報》記者,目前這家名為“皇家會館”的私人會所仍在招募會員。
“這兩天媒體把這個會所炒得這么兇,我還擔心是不是不能入會了,還特意找這個‘皇家會館’的負責人問了一下。”作為承德當地人,經營一家公司的王一在當地有著很廣的人脈關系,他告訴《法制日報》記者:“那個負責人對我說,媒體曝光后,他們的知名度高了,咨詢的人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