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費加羅報》5月25日報道】題:中國干旱對經濟增長構成威脅(記者朱莉·德納發自上海)
上個月已經呈現一些疲態的中國工業生產如今再度面臨缺電的危機。其中的原因是什么?部分是因為缺少降雨導致一些工業省份遭遇了50年來最嚴重的旱災。
上周末,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營銷部主任蘇勝新預計,2011年中國全年的用電缺口最高將達4000萬千瓦。今年以來,中國的煤炭價格已經上漲了l5%。
如今,中國已經有20多個省份開始了限電措施,但這一切似乎并不能真正緩解缺電問題。在廣東和浙江等出口大省,隨著國家電網斷電現象的出現,有一些企業不得不重新開始使用自己的發電設備。這無疑又會增加企業經營者的負擔,即使他們的日子本來就不太好過:一方面勞動力成本在不斷上升,另一方面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又增加了出口難度。
【美國之音電臺網站5月25日報道】題:中國電力公司減產將影響經濟增長勢頭。
由于煤價上漲,而用電價格受到政府控制,中國電力公司不堪成本壓力,紛紛減產。這不僅導致中國電力供應短缺加劇,同時也增加了企業生產成本。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最近警告說,如果煤價繼續上漲,而電力公司無法提價的話,中國436家火電廠當中的五分之一面臨倒閉風險。
除了煤電供需矛盾外,中國“電荒”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去年高能耗企業的產能由于節能減排達標的壓力而受到壓抑,而今年的用電量則出現明顯反彈。
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所中國能源研究室的戴維·弗里德利告訴美國之音,由于通脹原因,中國政府現在很難改善煤電之間的價格傳導機制,“當中國食品通脹率超過兩位數,其他產品的通脹也處在高位的時候,上調電價勢必會進一步加劇核心通脹率”。
《紐約時報》說,電力供應緊張導致中國工廠產能下降,并直接影響到中國經濟的增長勢頭。今年4月,中國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4%,低于3月的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