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和首都經貿大學聯合發布了首個《中國城市生活質量指數報告》。在全國30個省會級城市中,比較引人注目的是南京進入前三名,僅排在廣州和上海之后;而北京卻名列第8,不僅排在南京之后,也排在呼和浩特、石家莊等城市之后。
據悉,指數主要包括收入現狀滿意度、收入預期滿意度、生活成本滿意度、醫療保障滿意度、生活環境滿意度、生活節奏滿意度和生活便利滿意度等。
記者昨連線課題組負責人揭秘幕后故事——
南京為什么能排第三?
南京為什么能在全國30個省會城市中排第三?記者昨天連線采訪了課題組負責人——首都經貿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連城。他同時還任由中科院經濟所和首都經貿大學合作的中國經濟增長與周期研究中心主任。作為負責人,他為本報記者詳細“揭秘”了南京排名第三的背后——
這一次都調查了什么人?
一個月,隨機打了7萬戶市民電話
主觀分40%,隨機給市民打電話獲得;客觀分60%,由統計部門提供
張連城介紹,這個《報告》有很多指數,每一指數內又包括了主觀和客觀兩方面指標。其中,客觀指標占60%,主觀指標占40%。兩方面結合,構成了每一項指數,最后再把分指數平均后,得出最后結果。
“客觀指標,多數來自統計數字和中科院的數據”,他說,“主觀指標,是用計算機隨機生成每個城市的固定電話號碼,進行電話調查。光電話調查就進行了1個月,全國一共撥打了七萬個電話。
南京得分為什么這么高?
市民打分不高但“客觀分”很高
課題組說客觀分拉高總成績,但網友不解為什么主觀分沒影響總分
那么,南京為什么能排第三呢?張連城對此進行了解釋.
他表示,具體來說,在“生活水平”這一指數上,南京排在第七,這是綜合主客觀兩項的指標得出的;其中單純的主觀滿意度則排在第23。
同樣,其他指標中,南京的“客觀指標”得分都比較靠前,但“主觀指標”成績并不是很出色,比如:在“生活改善”指數上南京客觀指標是第5,主觀滿意度是20位;“生活成本”南京客觀指標第5,主觀滿意度第22;“生活環境”指數上,南京客觀指標第4,主觀滿意度第14位。
“我們把所有各項得分平均后,總的生活質量分數,南京排在了第3位。”張連城說。
那么,為什么南京的多項主觀分數并不高,但總分可以高居第三呢?對此,張連城認為,南京客觀數據指標上大多是高分,所以很“拉分”。對于記者提出的“為何南京分項數據多在第5位,但總指數能沖到第3位”這個問題,他表示客觀分數占到六成,所以南京總排名就“沖”上去了。
但也有不少網友指出,這個“平均分”很難把南京拉到第三名的好成績,畢竟主觀分多在10名開外。“或者一個可能就是:主觀分排在前10位的都是像烏魯木齊、西寧、武漢、哈爾濱這樣總體排名相對靠后的城市——否則根本解釋不通啊!”
但對于種種不解,課題組方面卻未給出進一步詳細說明。
南京比較拉分的項目是啥?
“生活改善、生活成本”優于京滬
課題組負責人說他多次來過南京,對這幾個“好成績”印象都不錯
對于“南京排名第三”這個成績,張連城告訴記者,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等幾個大的城市比較下來,南京確實也有比較好的“表現”。
他給記者舉了例子:像在“生活改善”指數上,南京比上海、北京都要高,“我們采用了國際通用的指標,比如生活改善,就包括了人均消費,人均財富增長,恩格爾系數,醫療保健支出比等等方面,都考慮進去了。”
在“生活成本”上,涉及了房價、通脹率、漲價等。在這一項指數上,南京排在第5,遙遙領先于北京的22位,也領先于上海。
張連城表示,他多次來過南京,對南京印象不錯,幾項指標都靠前,也驗證了他的印象。“當然,我們這個報告今年第一次發布,只有當具備了一個時間動態時,才更能說明問題”,他說。
本報記者 薛蓓
南京第三,專家怎么看?
南大商學院教授成志明:
【第一感覺】排名稍高,但也大差不差
“這些年來南京整個市政建設、城市文明,都在動態往上提升,肯定這些都有關系”,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成志明說,南京綜合來看,生活質量還是比較高的。
不過他也覺得,對不同的人來說,會有不同的感受。這個排名中,南京和上海相差無幾。對此,他認為:年輕人可能在上海機會更多些;而35歲以后還是比較適合在南京生活的。
“南京排名可能高一點點,但另一方面的意義也在于:希望南京今后更努力。”
省社科院研究員田伯平:
【第一感覺】排名比較高,有點驚訝
作為研究城市的學者,江蘇省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田伯平對這個排名很驚訝。
田伯平個人認為,如果用人均GDP、人均收入這些指標來衡量一個城市的生活質量,并不是非常準確。“相對準確的是‘居民收入占支出的比例’。舉個例子,上海假如人均收入1萬元,但支出差不多也要1萬;而如果成都人均收入5000元,但支出卻只有4000元。你認為哪一個城市生活質量更高呢?”
薛 蓓
南京第三,市民怎么看?
趙小姐 24歲,南京某翻譯公司職員
趙小姐認為論生活質量,南京的排名有點高,“但如果評生活舒適程度,南京進前三名我感覺還比較正常”。
趙小姐學的是英語專業,畢業后獨自一人來南京闖蕩,現在在一家翻譯公司工作,由于專業對口,工作壓力不是很大,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收入我還算滿意,但南京房價高,幸福打可折!”
趙小姐希望:如果房價再低點“什么排名,南京我都選第一!”
記者打探:中國指數研究院稱,5月南京市住宅價格環比4月下跌0.03%,全市平均房價約為12300元/平米,在重點城市中跌幅比較微弱。
張先生31歲,某省級機關非編制人員
老家在泗洪的張先生在政府機關工作,但他不是公務員編制。昨天,他參加了公務員面試,由于壓力太大,他發揮失常了……談及生活質量,他覺得排名有點偏高。
張先生來南京打拼10年,去年貸款買了新房,娶了媳婦,幾年的積蓄花的差不多了。老婆最近懷孕了,幸福快樂之余,生活成本增加是他不能回避的問題。
張先生希望:政府加大改善百姓收入。
記者打探:2010年,南京城市人均家庭總收入為31314.26元,今年預計將繼續增長。
王女士45歲,南京某大學教師
王女士覺得南京排第三還是比較正常的,“我是土生土長的南京人,有自己的房子和穩定的工作。“我弟弟在深圳生活,像陀螺一樣”。王女士家住漢中門,天天坐地鐵上下班,“南京地鐵建得沒話說,非常方便。”
王女士希望:路面擁堵和工地粉塵能得到改善。
記者打探:繼2010年創歷史紀錄的557億元后,2011年,南京城建總投資將達到650億元,再創新高。 張筠
■受訪者建議
電話調查不妨改為網絡調查
“南京的生活質量排名,全國第三,你覺得高嗎?”對于這個問題,昨天記者采訪了20多位南京市民,他們的觀點各不相同。
據了解,社科院此次發布的排名,是通過電話咨詢的方式進行采樣調查的。可在記者采訪中,不少市民反問:“每年那么多排名,怎么從來沒調查過我啊?”
絕大部分人表示,如果將此類調查除了打電話外,再放到網絡上,讓大家點點鼠標進行評選,參與的人可能更多、信息準確性也更高。
來源:《揚子晚報》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