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0時13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三號乙增強型運載火箭成功將中星10號衛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
據知,中星10號衛星是中國衛星通信集團有限公司運營管理的第10顆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采用我國自主研發的東方紅四號衛星平臺研制,2008年開始實施這顆衛星發射計劃,耗時三年。
接班中星5B衛星 確保國家信息傳輸安全
中國衛通總經理卓超接受人民網采訪時表示,“中星10號衛星將接替中星5B衛星工作,滿足中國及亞太地區用戶的廣播電視、數據傳輸、數字寬帶多媒體的應用需求。作為中星5B的接替星,中星10號衛星的各項性能均優于中星5B,具有大容量、廣覆蓋、強功率、高可靠、長壽命等特點。對確保國家信息傳輸安全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
他還強調,“中星10號衛星能繼續承擔政府和企業的重要通信傳輸業務,其成功發射和運營在政治經濟上都有重要意義。衛星廣播通信業務是國家信息基礎設施保障體系之一,尤其是在應急狀態下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中國衛通副總經理姚發海介紹,中星10號衛星裝載30個C頻段和16個Ku頻段轉發器,覆蓋范圍更廣。
中星10號的發射任務由“長征家族”中的長征三號乙增強型運載火箭承擔。該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制,此次發射已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138次飛行。
2015年衛通擬擁15顆衛星 為億萬用戶提供服務
中國衛通在2009年剝離電信業務后整體并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我國境內的主導衛星運營企業,目前運營并管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達10顆,承擔國內260套電視節目和230套廣播節目的衛星傳輸和安全播出任務及大量的通信傳輸業務。
近年來隨著衛星通信在全球的廣泛應用和迅猛發展,我國衛星應用已初具規模。衛通集團近年來市場表現成績俱佳,其去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3%,利潤同比增長68.69%。
“衛通2009年重組后,經濟狀態發生了質的變化,經營管理的衛星由3顆增到10顆,資產規模相比重組前也翻了一翻多。”卓超稱:“衛星運營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從項目立項到運營一般需要3年。這個市場跟其它行業市場不一樣,3年期間市場狀態也在變化,需要有超前的預知能力。”
此外,中國衛通也是我國地理信息產業領軍人物,其在車載、手機導航地圖及國內互聯網地圖服務的市場份額保持連年大幅增長,尤其是車載導航地圖,市場份額連續8年超過60%。
據知,“十二五”期間,中國衛通的目標是成為亞洲第一、國際一流的衛星運營公司,其“十二五”規劃也明確提出,到2015年衛通擁有15顆在軌衛星,提供面向億萬用戶的天地一體衛星通信廣播特色化的運營服務。
來源:人民網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