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年來,我國在耕地保護和建設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嚴之堯:我們根據《土地管理法》和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地方各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在全國重點劃定的15.6億畝基本農田范圍內,有規劃、有計劃地對田、水、路、林、村進行綜合整治,建設了一大批適應現代農業發展條件的高產穩產基本農田。通過開展土地整治,1999~2009年間新增耕地4582萬畝,及時彌補了同期建設占用耕地3446萬畝和災害損毀耕地800萬畝,實現了補充有余;大力開展土地平整、農村道路建設、農田防護建設和農田水利建設,整治土地面積2億多畝,不斷提高耕地質量,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農田產出率普遍提高10%~20%。
隨著我國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耕地數量質量并重保護的理念已逐步轉化為耕地保護工作中具體的耕地質量建設和管理。《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省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辦法》等分別提出“補充耕地數量質量實行按等級折算”、“在考核耕地保有量的基礎上,增加了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補充耕地的面積與質量兩個考核標準”。
為順應耕地數量質量并重管理要求,今年國土資源部把耕地質量等級監測試點列為重點工作。要通過試點,總結經驗,逐步推進,在國家層面建立耕地質量動態監測系統、形成相關評價標準、建立耕地質量保護與建設相關制度,最終實現對耕地質量的全面監測。
目前,國土資源部在繼續實施國家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基礎上,正研究制定《全國土地整治規劃》(2011-2015年),計劃“十二五”期間,建設高標準成規模基本農田4億畝,其中新增耕地2400萬畝,提高現有116個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質量,新建一批高標準基本農田示范區,經整治的基本農田平均提高1個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