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一早,IT評論人士胡延平在自己的微博上寫道:“那一天快到了。人人網流量已有30%來自手機,58同城已超30%;大眾點評也是30%以上,且移動設備流量增速是PC的兩倍,最快今年底它們的移動互聯網流量與PC互聯網流量將達到1∶1,且超越在即。凡客日手機訂單過萬,淘寶日手機用戶量過1000萬。”
胡延平所說的快到的“那一天”,是指移動互聯時代。他在微博中所提到的大眾點評網,剛好在前一天對外公布數據稱,其手機客戶端應用已經突破千萬大關。據大眾點評網CEO張濤透露,移動互聯網將會成為大眾點評網未來重點發展方向,公司將投入巨額資金全面布局手機客戶端。
自2003年4月創建以來,大眾點評網一開始似乎順風順水。“我們不是一個把美國模式拷貝到中國的公司,而是在中國獨創的模式。在國內,我們應該也是首家大規模的WEB2.0網站。”張濤特別強調說,而且他在2005年就已經預見到移動互聯網將成為重要的平臺。但讓張濤沒想到的是,這種“先知先覺”反讓公司研發栽了個大跟頭。張濤說:“2005年我們做過一個短信的產品,發一個商戶名,發一個號碼,他會傳回電話,實際上用的人很少,我們做了很多推廣,結果因為用戶體驗太差,最后只好作罷。WAP查詢也沒有得到用戶的推崇,主要問題也是在用戶體驗方面。差不多有兩三年,我們做了很多嘗試,都沒有得到用戶認可,到2008年基本上就停止了這方面的嘗試。當時整個團隊不做手機了,開始賣書,賣數據,搞合作。”
但在張濤看來,2008年也正是轉折點。張濤戲稱當時“我們敬愛的喬幫主發布了iPhone”,讓他感到“我們的春天到了”。大眾點評在iPhone上重新開始,把布局擺回到移動互動應用之上。2010年之后,移動應用業務飛速發展。“我們網站達到1000萬用戶差不多花了五六年時間,而在手機上差不多只用了一年多一點點的時間。”張濤說。
張濤認為,像百度搜索、像新浪新聞這樣的網站應用,在電腦上用戶體驗不錯,在手機上看就會多多少少有所下降。而點評這樣的應用在手機上面用戶體驗不是變差了,而是變好了。“為什么?相信很多人用的最多的服務就是通過附近搜索,通過附近來搜索商戶,通過附近來搜索優惠,這樣的功能是在手機上實現的。”許多在PC互聯網上做不到的事情,正好是移動用戶的特長。例如,在手機上照片的拍攝分享成為非常主流的一個應用。另外,如新的模式——簽到,像這樣一些用戶的分享行為,通過手機可以做得更好。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