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是不是傷及樓市
編輯:一些人擔心,限購這種行政手段,有可能對房地產市場帶來負面影響。這種負面影響會是什么?怎樣緩解?
記者:限購作為一種需求管理的手段,的確是無奈之舉。
2009年年底開始房地產調控以來,政策力度不斷加大。但在全社會流動性充足的情況下,僅靠差別化信貸政策和增加住房供應的措施,無法有效地遏制投資投機性需求。
因此,每輪政策出臺一段時間后,房價都會出現反彈。限購令出臺后,市場迅速降溫,并且穩定了半年多時間。
限購政策之所以到最后才出臺,說明其副作用也是存在的。限購是堵需求,而沒有疏導。這樣,大量剛性住房需求就被壓制了。將來調控一旦放松,需求集中入市,必然面臨房價大幅反彈的風險。
限購使市場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冷下來,而房地產市場內在的運行機制卻沒有發生變化。這種情況下,開發商對未來的前景看淡,紛紛收縮戰線。
從近期的數據看,房地產投資增速不斷回落,住宅新開工面積則大幅下降,這是不太好的信號,意味著市場有可能出現“硬著陸”,影響住房供應的增加。
朱中一:要降低限購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關鍵是如何利用好限購政策執行期間,房地產市場比較穩定的大好時機,抓緊進行制度改革,抓緊進行保障房建設。這是一場賽跑,如果制度改革的步伐慢了,限購的負面影響就會更大。
關鍵性的制度改革,主要包括土地招拍掛制度改革、房產稅改革、房地產金融制度改革、財稅制度改革等。
近期,北京等地不斷探索完善土地招拍掛制度,房產稅也有可能進一步擴大試點,這些都是制度改革不斷推進的好消息。
從宏觀角度看,還應該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一步降低經濟增長對房地產、土地財政的依賴,實現良性循環。
只有這些制度改革跟上了,限購才能真正起到作用,房地產調控也才可以說取得了成效,我們為限購付出的代價也才是值得的。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