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0月17日共有21家中藥企業發布三季度業績預告,其中19家公司預增、續盈或扭虧,占比90.48%。在去年同期凈利潤超過1億元的公司中,天士力(600535)、康恩貝(600572)、中恒集團(600252)預增幅度均超過50%。此外,萊茵生物(002166)、嘉應制藥(002198)2家公司分別續虧和略減。
商務部“成都中藥材價格指數”顯示,中藥材價格在7月中旬開始出現拐點,7月底至今跌至年內低谷。業內人士表示,三季度藥材價格的走低,使下游企業原材料成本降低,或推動中藥企業業績演繹“秋收行情”。
成本壓力連續釋放
據生意社17日數據,10月中旬,河南禹州多數藥材價格保持下滑之勢,甘肅隴西藥材價格止跌,價位回歸正常。農忙結束,新產品上市增多是價格低迷的原因。目前黨參不同品類價位在35-60元/公斤之間,三七成交價格在300-450元/公斤之間,分別比年初110元/公斤和700多元/公斤的最高價大幅下降。其他各品種藥材也連續降價。
生意社分析表示,由于藥材市場已經處于兩年的高價期,一些生長周期短的家種品種受高價刺激,引發農民盲目擴大種植規模,市場供大于求,導致價格疲軟。此外,突如其來的行業不景氣使貿易商恐慌性拋貨增加,藥材價格持續走低。
作為中藥制造企業主要原材料和成本來源,2009年下半年開始,中藥材價格的暴漲,對中藥企業構成了不可小覷的壓力,部分企業甚至采取限產措施應對。江中藥業(600750)曾在7月份宣布,2010年以來由于主營產品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造成整體生產經營成本不斷攀升,隨之對“江中牌健胃消食片”和“復方草珊瑚含片”分別提價不超過10%和5%。
2011年7月份,國家發改委開始著力調控中藥材市場,重點打擊囤積藥材行為,促進市場規范度提高,價格逐步穩定。目前,中藥材價格持續回落,市場對中藥材企業盈利能力的增強普遍看好。
行業持續景氣
同花順數據顯示,57家中藥上市公司在2011年中期的營業收入達446.72億元,同比增長23%;在2010年中期營業收入為363億元,同比增長19.2%。盡管營業成本不斷上升,中藥企業的營收規模卻不斷加大,營業收入增速不斷加快。
招商證券預計,由于社會老齡化使患病率提升,全面醫保釋放看病需求,加之產品創新帶來高價值替代效應,醫藥行業未來5年的復合增長率有望超過20%。而隨著醫療普及和基層需求的放量,中藥產品的營業收入會保持快速增長。
宏源證券醫藥行業研究員吳洋認為,國內中藥類上市公司在競爭中價格限制較小,并有較高的壁壘,行業長期發展有一個較好的環境。由于中藥材價格開始回落,考慮到中藥企業的存貨周期,毛利率將會在四季度開始反彈,營收的加速將使得行業的凈利潤增速迎來拐點。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