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過崔顯仁的人,都忘不了這個男人的一雙手。“他的手就跟雞爪子一樣。”一個見過這雙手的人直言。就連他的妻子也不諱言:“左手就像豬手,右手也完全沒有手樣了。”
崔顯仁原是黑龍江省一個普通農民。一雙手自從被一場大火“燒殘了”以后,再也不能下地干活。他拾起了粉筆,到街頭寫字賣藝。最近,中國最大的中文字庫看上了這雙手所寫的粉筆字,決定將這些字命名為“顯仁簡體”。
“當時完全不知所措啊!”聽聞這個消息,還在青島賣藝的崔顯仁如墜夢中。他還記得,18年前遭受大火之后,一向喜歡練字的自己連一支筆也拿不起來。他的兩只手“看不清手心了”,一些手指消失了,另一些則變了形。
31歲的他開始跟自己較勁。他一遍遍地練習,直到一天,突然靈機一動:“把筆放扁了,不就不倒了嗎?”
他學會了“按著筆”寫字。那支筆,是他用小刀磨成的小塊粉筆。他伸出左手的兩根彎曲的手指抵著粉筆頭,右手再握著左手緩慢移動,“畫出”一個個粉筆字。
起初,他模仿書報上簡單的楷體。手上萎縮的肌肉被訓練得靈活了,他開始發揮想象力,把機械的筆畫變得更繁復優美。他的粉筆字寫起來就像畫畫:一個點拉長了,變成調皮的小尾巴;一撇繞了個彎,成了輕盈的絲帶;“多”字微妙變形,仿佛比翼雙飛的鳥兒。
“我出去賣賣藝吧,多少能賺點錢。”練字將近十年后,崔顯仁對妻子說。頭一回,他選擇了離家最近的綏化市,可一周剛過就逃回了家。
在陌生的城市,崔顯仁很“害羞”。走在路上,他總深深地低著頭,藏起燒傷的臉。在大街上跪著寫字,他心頭又涌上難以描述的“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