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已具備撤銷的基本條件
從街道辦事處本身定位來講,其不是一級政府,是上一級政府的派出機構;從法律規定上來講,可以派也可以不派,本身不構成一級政權。街道辦事處過去主要設置在城市,不覆蓋農村地區。
汪玉凱認為,當下探索撤銷街道辦事處,具備了一定的客觀條件。一方面,如今的社區普遍發展起來了,老百姓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實現有效的自我管理,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街道辦事處存在的必要性。另外,信息網絡技術、交通運輸條件等大力改善,區縣一級的管理可以直接輻射到社區,并通過加大社區自治的建設,最終實現良好的管理。
兩種模式強化社區自治
目前來看,從政府縱向權力結構方面形成了兩種管理模式的探索。一種是以深圳為代表的,它將區政府撤銷,保留若干街道辦事處,強化街道辦事處的職能,使之成為市政府的派出機構。一種是以北京市為代表的,把街道辦撤銷,保留區政府并強化區政府的職能。但是無一例外,這兩種管理模式都是強化社區自治管理的。從這一層面來講,兩種模式的探索都是有重要意義的。
現存弊端
大量工作任務交給社區
居委會行政色彩濃
民政部基層政權司副司長王金華此前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中國城市的管理層次比較多,一個市就有市、區、街道、社區四級,市、區布置下來的任務,街道開個會,再布置給社區,街道只是個“二傳手”。
大量的工作任務交給社區,直接使居委會行政化嚴重。王金華說,按照法律規定,居委會是居民自治組織,現在其大量精力卻放在處理上級政府和街道辦事處交給的各項任務,沒時間組織居民開展活動、了解基層民意、化解基層矛盾等,“居委會成為政府的腿腳,自治的功能大大弱化”。
人財物截留在街道以上
長期形成的政企一體化
社會服務職能淡化
汪玉凱認為,街道辦事處過去設置較多,街道辦之間管轄面比較狹窄,承擔了更多的經濟職能,它們創收搞產業,容易出現政企不分的弊病。后來,北京市曾進行調整,強調其承擔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財政由上級撥款保障。但是由于其長期以來形成的政企一體化情況,經濟問題過多牽扯了街道辦的精力,淡化了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
實施難點
撤不動怎么辦
不能全部撤就整合
汪玉凱指出,如果在一些地方不能全部撤銷街道辦事處,可以大范圍的整合,減少數量,增加管理的范圍,而不要使過多的街道辦事處形成行政壁壘,制約它的管理職能和服務職能的發揮。
人員怎么處理
職能可由政府購買
首先要對這些人員結構進行整理,如果是國家正式編制的公務人員應該通過公務員體系來安排,如果是合同制可能需要逐步解除合同。實際上,街道辦現在的很多職能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利用市場把它承擔起來。探索更簡化的縱向管理模式對保障北京市未來的管理是有積極意義的。
如何減少居委會行政色彩
著力加強群眾自治
居民委員會和社區都是居民自治的,不是政府機構,現在街道辦事處的行政干預給居民委員會增加了很多行政色彩,撤銷街道辦事處后,必然會減少居民委員會的行政色彩。與此同時,加強群眾自治是大方向,以居民自治來削減行政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