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來,濟南、南京、成都等城市紛紛出現土地拍賣流拍,底價成交更是成為“主流”。記者調查發現,頻頻遭受質疑的房價“假摔”聲正逐漸消去,樓市開始顯露“真降”痕跡。此間有專家表示,房地產企業拿地謹慎與購房者持幣待購“雙觀望”情緒進一步加劇,可能對未來一兩年內房屋供給產生一定影響,增大房地產調控阻力。新華社發 蔣躍新 作
當前全國樓市調控政策不放松,降價潮已由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蔓延。有業內人士認為,此輪調控后房地產企業面臨洗牌,未來加大廉租房建設、明確保障房建設比例等將是我國樓市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樓市降價潮蔓延全國
當前,北京、上海一線城市房價呈下跌趨勢,有的樓盤更是出現大幅度的降價。成交量大幅下挫以及不斷創新高的商品房庫存量,讓樓市降價之火漸成燎原之勢。
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11月首周樓市成交數據顯示,多數城市成交量較去年同期仍然下跌。在檢測的35個城市中,25個城市樓市成交量同比下降,6個城市成交量降幅在50%以上。其中,一線城市中北京商品住宅周成交面積為14.48萬平方米,同比下跌48%;上海商品住宅周成交面積18.42萬平方米,同比下跌50%,杭州同比下降幅度也超過五成。
伴隨著成交量的萎靡,一些城市可售住宅存量屢創新高。世聯地產市場分析報告指出,北京、青島、寧波等地的可售住宅存量超過10萬套。山西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受調控影響,該省商品房銷售全面下滑,存量房創歷史新高,前三季度,商品房待售面積519.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6.7%。
中原地產分析師張海清認為,當前住宅市場供給大于需求,加上信貸收緊以及開發商所考慮的年底業績、成本等因素,不少樓盤會降價促銷。世聯地產市場研究總監王海斌告訴記者,全國樓市降價促銷的大勢越發明顯,部分堅持不降價不促銷的樓盤也開始融入了這一批降價潮。較前期各種促銷手段,真正的降價在增多且范圍也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