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延伸
五年后的北京 基礎設施再獲大發展
公交專用道增加150公里
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打造快速公交通勤網絡,建成阜石路、廣渠路大容量快速公交。新增公交專用道150公里以上,總里程達到450公里以上,實現四環路以內公交專用道成網運行,整體提高公交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
公交場站新建5座中心站
今后5年,本市以軌道交通線網為主骨架優化地面公交線網,全面實施公交能力提升工程。改善換乘條件,建設四惠、宋家莊、蘋果園等綜合客運交通樞紐,實現便捷換乘。加強公交場站建設,建成后沙峪、溫泉、北七家等5座中心站和25座首末站。
開行市郊列車“區區通軌道”
本市將充分利用既有鐵路線和新建城際鐵路資源,開行市郊鐵路列車,建立懷柔、密云、延慶、平谷等遠郊新城到中心城區的快速軌道交通聯系,實現“區區通軌道”。
大型社區試點社區擺渡車
今后5年,北京將改善自行車和步行出行條件,提倡綠色出行。在中心城區地鐵站點周邊試點建立具有一定規模的自行車服務網絡,在西直門、天通苑等重點區域、大型社區試點社區擺渡車,解決城市公交“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基本建成中心城區無障礙交通設施網絡,老年人和殘疾人出行更加安全、便捷。
二環路將建設地下交通隧道
“十二五”期間,本市將研究建設東、西二環、臺基廠路、學院南路東延、西山隧道等一批地下交通隧道,進一步增強中心城區路網承載能力,緩解中心城區地面交通壓力。
微循環路網讓路更通暢
圍繞中心城擁堵區域,“十二五”期間將加大城市微循環道路建設力度,建成正義路南延南段、西直門南小街、革新南路、馬連道南街等道路,逐步減少斷頭路、瓶頸路,提高城市路網的暢通性。到2015年,中心城路網密度提高到5.6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微循環路網比例較大提高,路網結構更趨合理。
擴大差別化停車收費范圍
規劃提出,今后5年將停車設施納入交通基礎設施體系,統籌規劃,加快建設,規范管理,著力解決停車難問題。五環外地鐵站點周邊同步規劃建設一批駐車換乘停車場,圍繞重點醫院和重點公共區域,進一步加大公共停車設施建設力度。嚴格落實開發建設項目配建停車設施標準,嚴格管理路側停車,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因地制宜建設一批簡易式、機械式停車庫,緩解老舊社區停車難問題。
今后5年將加強停車管理,擴大差別化停車收費區域范圍,引導小汽車在中心城區的合理使用。積極推廣應用信息化、智能化停車設備和停車誘導指示系統。
出租調度系統降低空駛率
“十二五”期間,本市將建成軌道交通線網指揮中心二期工程,完善公交圖像信息系統,實現軌道交通網絡化運營。出租車運行服務調度系統進一步完善,降低出租車空駛率。交通智能管理系統與新建道路隨路同步實施,實現中心城區主要道路全覆蓋。完善交通出行綜合信息服務系統,通過信息屏、網站、移動終端及服務熱線等方式,及時發布路況、停車、公交運行等交通信息,為市民出行提供更為實時、便捷的交通信息服務。
研究建水資源安全儲備
規劃提出,“十二五”時期要新增兩大穩定水源。重點實現南水北調通水目標,推動污水變資源,建設再生水廠,新增20億立方米穩定水源,到2014年形成南水北調、密云水庫、官廳水庫以及地下水、再生水聯合調度的多元化水資源保障體系,緩解水資源緊缺形勢。
公共建筑實施屋頂綠化
“十二五”期間,本市將大力實施公共建筑屋頂綠化、建筑墻體垂直綠化和立交橋綠化等立體綠化建設,提升城市綠色景觀。實施拆違增綠和見縫插綠,完成2000公頃代征綠地綠化任務,建設城市休閑公園,滿足市民就近生態休閑需求。繼續推動露天停車場綠化建設。
挖掘不同街區的歷史人文內涵,采用不同的園林景觀設計手法及特色樹種,形成林路相輔的園林特色街區。2015年,中心城80%居住區出行500米即可到達公共綠地。(記者孟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