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公安部視頻調度指揮全國29個省區市共170個城市公安機關開展的打擊制售假藥犯罪專案集群戰役成功收網。據統計,各地公安機關共出動1.6萬余名警力,破獲案件128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770余名,打掉制售假藥犯罪團伙350個,搗毀制假售假窩點1400余個,繳獲假藥3億余片(粒、支),商標標識、藥盒、防偽標等包材4.2億余件(套),按照正品價值計算超過20億元。
專案集群戰役中,根據公安部統一部署指揮,各參戰地公安機關與藥監等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組織精干力量開展破案攻堅,成功打掉18個制售假藥犯罪網絡。如:浙江等23個省份公安機關聯合打掉1個利用高價回收的治療癌癥、心血管疾病進口處方藥包材生產銷售假藥的犯罪網絡;河南等20個省份公安機關聯合打掉2個生產假藥并向144家藥店、診所銷售的犯罪網絡;江蘇等20個省份公安機關分別打掉某大藥房銷售假藥、楊某偽造批文生產銷售假藥的犯罪網絡。
記者了解到,各地繳獲的假藥涵蓋從處方藥到保健藥,從口服片劑到注射針劑,從中草藥到西藥,從國產藥到進口藥等上百個品牌門類。主要包括:假冒“美羅華”“萬珂”“日達仙”等進口處方藥;國外藥廠生產、未取得我國藥品準入批號的“易瑞沙”“格列衛”“特羅凱”等抗腫瘤藥;假冒生長激素多肽類藥物、“賀普丁”“斯皮仁諾”“達美康”“博路定”“頭孢氨芐”以及治療腸胃病、婦科病、心血管疾病等常見多發疾病的常用藥。
不法分子制售假藥的手段主要包括:收購真藥包裝材料等,利用低檔原料藥、鹽水、過期藥等自行灌裝、勾兌、改批號;為增強藥效,添加國家嚴令禁止、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醋酸潑尼松、布洛芬等化學成分;偽造批文生產假藥;以來料加工的方式生產假藥賺取加工費;將價格較為低廉的藥品重新包裝,冒充價格昂貴的進口藥銷售。
經藥監等部門鑒定,這些假藥危害巨大,輕者貽誤治療,重者引發其他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如不法分子在假藥中添加的雙氯芬酸鈉、醋酸潑尼松、布洛芬等化學成分,具有成癮性,短期內貌似對某些病癥有療效感,長期使用易引發向心性肥胖(俗稱“娃娃臉”“水牛腰”)、骨質疏松、糖尿病、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腎臟肝臟損傷、粒細胞減少等病癥,甚至導致死亡。
公安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制售假藥犯罪已經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產業鏈條,制售假藥犯罪地域特點明顯,同鄉、親屬之間“以老帶新”逐漸發展;各團伙之間“結幫不結伙”,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為逃避打擊,犯罪分子利用QQ、MSN等網絡通信工具溝通,將假藥偽裝后通過物流公司運輸。還有不法分子通過在路邊站牌貼廣告、走街串巷等方式收購過期藥、使用過的真藥包裝盒,自行包裝假藥或出售給生產假藥者。
值得注意的是,網絡以及一些不法藥店、診所已成為假藥主要流通渠道。其中,網絡兜售假藥情況突出,競價排名、論壇、廣告等往往成為不法分子的幫兇,一些網站、網頁上假藥信息充斥。不法藥店、診所等已成為假藥流入的重點區域。
該負責人表示,公安機關將站在保障民生的高度,會同藥監等部門,深入排查假藥犯罪線索,認真總結、靈活運用專案集群戰役等戰術戰法,始終保持對制售假藥犯罪的嚴打高壓態勢,堅決切斷假藥生產銷售犯罪網絡,摧毀其產業鏈條,全力保護群眾用藥安全。
公安機關提醒廣大群眾,切莫貪圖便宜盲目購買藥品,請選擇醫院就醫和從正規藥店購買藥品,謹防上當受騙;切莫將過期藥銷售給他人,謹防害人害己;切莫將藥品包裝盒隨意丟棄,打開包裝使用完畢后應作損毀性處理。
來源:新華網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