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開發流程
高度重視研發流程的制定和完善:自2007年建立初步的吉利汽車產品研發流程后,逐年補充、更新,到2009年集合全院力量,終于編制完成了《吉利產品開發流程》,共計6卷、52冊、近7萬頁,包含了602份輸出物固化標準模板和近6萬份設計指導書,涵蓋了整車、發動機、變速器和新能源四個領域,幾乎所有零部件的設計都實現了模板化的IO管理,有規范的上下序輸入與輸出和嚴格的時間節點控制,并且都明確規定了完成設計所需的工時數!
同時,開發流程的完善工作并沒有停頓,僅2010年一年進行補充或更新的設計指導書既有7500多份,合計9000余頁。如此高度細化且不斷完善的汽車產品開發流程,在整個行業內都是絕無僅有的,從而對產品開發發揮了重要的指導意義和保障作用。
5、知識積累
持續進行知識積累:吉利技術體系將“知識積累”視為構建百年老店的重要基石,堅持進行系統的知識積累。2007年編印了《吉利汽車技術手冊》,共計21冊24本、4460余頁、約174萬字;2008年編印了《吉利汽車設計及技術標準》,此后連年補充更新,目前已達25卷、37冊、約450萬字;以“人人是老師、人人是學生”為宗旨的品牌欄目“知識分享”系列講座每兩周一期,目前已達136期,共計編印完成了《知識分享系列講座講義集錦》34 冊、《知識分享系列講座論文集》16冊,并且每一期講座都制作了視頻光盤;2009年組織編印了《基礎知識培訓教材》共計20卷、29冊、100余萬字;此外浙江汽車工程學院累計編寫教材93冊,共計832萬字,制作教學光盤300多張,同時,還開通了E-Learning平臺,將課程上傳分享。
6、 研發管理
針對資源有限、任務繁重的現狀,研究院戰略性地選擇實施了矩陣式管理模式,并通過不斷完善的績效考核機制,克服了矩陣管理責權不易明確的缺點,充分發揮了其資源利用最大化的優勢。目前研究院同步開發的項目共有141個,包括整車開發及預研項目31項,動力總成開發21項,動力總成匹配50多項,新能源、輕量化以及國家863項目等專項30多項。在矩陣管理體系下,研究院140多個項目中的任何一個,都能得到全院資源的支撐,從而憑借了不到1500名的設計人員,就完成了通常至少需要3500人的開發任務,創造了研發管理的奇跡,實現了跨越式的大發展。
7、廣泛合作
吉利在自主研發過程中不是閉門造車,而是廣泛開展對外合作。例如,帶頭加盟了由科技部牽頭成立的輕量化聯盟,2007年12月27日聯盟成立大會就是由吉利承辦在寧波舉行,這是我國第一個汽車行業的技術合作體。又如,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密切合作,包括成立了吉利-同濟汽車工程研究院。同時,與國際著名供應商、工程公司等也進行深入的交流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