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華中科技大學考場考生接踵摩肩 記者李輝攝
昨日,2012年度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考試錄用公務員(以下簡稱“國考)筆試結束,全國96萬考生競爭1.8萬個職位,其中湖北省有3.4萬人確認繳費,實際參考的有30785人,比去年下降了約4000人。
公共科目筆試成績及最低合格分數線可于明年1月上旬查詢。專業筆試和面試將于春節后展開。
國考變化
不招收應屆畢業生報考條件史上最嚴
今年國考的最大特點是中央直屬機構及省級以上職位除極少數特殊崗位外,不再招收大學應屆畢業生,要求具有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這將應屆大學畢業生“擋在門外”。
從報考條件看,此次國考可謂“史上最嚴”,崗位要求相當細致、嚴格,過去“大一統”式的以文憑為報考條件的崗位越來越少,絕大多數崗位都有專業限制,甚至有的崗位專門注明了“需常年出差”、“經常夜班”等。有專家認為,這可以減少考生的盲目報考。
考生群像
不少考生甘愿放棄高薪覺得當公務員更有保障
昨日上午8時,記者來到湖北地區最大的考點——華中科技大學西十二樓,記者隨機采訪了15名考生,他們來自全省各地,其中8人有基層工作經驗。
在考生、家長眼中,“穩定”是公務員崗位最大的吸引力。因此,有不少考生甘愿放棄高薪工作,還有考生直言是被家長逼著來考。
在光谷某軟件公司工作的任小姐今年已經29歲,連續5年參加國考,至今連朋友都沒談。在考場外陪考的任爸爸說,女兒在公司已經做到中層,月薪5000多元,但工作壓力太大,還是覺得當公務員更有保障。女兒鐵了心要考國家公務員,曾經2次闖進面試,要是今年還考不上就考到年齡過界為止。
國考之后,各地省考也將陸續展開,不少考生是抱著為省考備戰的心態參加國考。湖北大學文學院研三學生小高說,無論題型、題量,還是題目區分度、難易分布,省考都會受到國考影響。就算國考考不上,也能為省考積累經驗。
昨天上午的行政能力測試和下午的申論,均有不少試題涉及社會熱點,蛟龍號試水、刑法修正案、日本地震等熱點話題出現在題目中,印證了國考以能力為導向的命題原則。
試題特點
行測:閱讀量明顯增加申論:社會熱點頻入題
昨日上午的行政能力測試結束后,記者采訪了20多名考生,他們都稱時間不夠用,120分鐘做135題,平均53秒就要完成一題,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雖然題目數量沒變,但試卷從31頁增加到40頁,閱讀量明顯增大,導致行測難度整體增加。不少考生都說,做到最后根本沒時間細看材料,只能連蒙帶猜。
和去年一樣,申論考試仍分為“副省級以上”和“地市級及以下”兩套試卷,今年的申論直擊社會熱點。
副省級以上的主題是道德建設,材料涉及食品安全、徐悲鴻油畫遭仿制、網絡推手等,考察如何做到經濟和道德統籌發展。地市級及以下的主題則是城市公共安全,材料涉及地鐵隱患、火災隱患等,考查公務員應對自然災害、人為災害等突發災難的能力。
專家觀點
湖北參考人數首次下滑提國考“降溫”為時尚早
國家公務員報考人數連續兩年下降,湖北的參考人數也首次出現下滑,是否意味著高燒不退的公務員熱有“降溫”跡象?專家認為,“降溫”說為時尚早,但考生的選擇更趨于理性。
中公教育首席專家李永新分析了國考近幾年的報考人數和考錄比。2012年國考報名人數約133萬人,實際參考人數約96萬人,報名人數雖比去年下降了約10萬人,但實際參考人數卻創歷史新高。
今年的考錄比為53:1,和去年及前年的59:1相比,雖略微下降,但競爭依然激烈。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民族理論政策研究室科研管理處主任科員及以下職位,最終的競爭比例高達4214:1,創下新高。
應屆大學畢業生是報考公務員的主體,但近幾年國考報考門檻逐年抬高,今年首次明確省級以上崗位都需要基層工作經歷,這使得考生報考更為理性。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導李和中認為,“公考熱”背后真正的原因是社會資源分配不均衡,如果這一點得不到改善,“公考熱”很難降溫。
來源:楚天都市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