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奢侈洋品牌售后缺位
今年,洋品牌一個個出盡洋相。曾幾何時,這些被國人看作標桿的“洋品牌”接連從質量過硬的神壇上轟然倒下。這不禁讓人想套用當下流行的網絡語言:“洋品牌,你究竟腫么了?”
普通的大眾品牌在全國各地多有專門的維修點,而購者稀少的奢侈品售后服務卻反而成了一塊監管的真空地帶?
記者在一家瑞士名表專修店了解到,動輒上萬元的手表被送到專修店后,經過檢測,如果是普通的小毛病則會就地取材進行修理,而如果需要更換零部件,店員則需向該品牌廠家訂購零部件,等到零部件寄到后再進行維修。那么,理所當然的維修費中會包含零部件費、路費和各項手續費。
“我怎么知道這些未經授權的維修點有沒有擅自抬高維修費標準,賺取了消費者的二茬錢呢?”購買了雷達表的張先生很納悶,為啥多花了銀子卻沒享受到更好的服務?奢侈品售后服務為啥反而沒有大眾品牌更規范?
北京一家高檔皮具維護中心的店員羅小姐也很無奈。“時常有拎著LV包、古馳包,愛馬仕包等大牌的顧客要求維護翻新皮具,可是我們也不知道對方究竟是店員,還是普通的消費者啊?”由于不能核實對方的真實身份,即便奢侈品牌門店的工作人員拿著退貨產品找上門要求維護和翻新,他們也沒有理由拒絕對方。
從這家高檔皮具維護中心對外提供的價格表上,記者發現根據皮具的大小規格,每次維護費約在200-600元不等。古馳、迪奧、香奈兒、LV、PRADA 等國際一線奢侈品皮具均可在店內進行不同程度的維護和翻新。如果顧客需要維護的皮具數量多,公司還可以在原價的基礎打8折優惠。
工商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而經營者則應當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真實信息,不得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經營者對消費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和使用方法等問題提出的詢問,應當做出真實、明確的答復。
洋品牌違規并不是無法可依。據北京市工商局介紹,今后,消費者如遇到廠家涉嫌對商品或者服務做出引起誤解的虛假宣傳,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質量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根據情節單處或者并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等;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在外國,一件有瑕疵的商品可能會將商家罰得傾家蕩產。
有專家呼吁:洋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后頻頻變味的現象,也給整個社會的監管敲響了警鐘。工商、質檢、衛生、稅務在分段監管環節中不能踢起“世界杯”。除此之外,國人在扎堆掏銀子購買國際奢侈品的同時,更應該團結起來擰成一股繩,注意增加消費者話語權與規則的制定權,“主動要求國際品牌多設立專業的維修點,而不是用銷售點來替代維修點的功能。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