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早晨,天寒地凍。在河南省汝州市陵頭鄉文化廣場上,幾十位老人有的在扭秧歌,有的在健身器材上鍛煉,有的拉起二胡唱著戲,歡聲笑語驅走了陣陣寒流。
這是該鄉敬老院的院民們晨練的場景。70多歲的李雙兵老人邊扭秧歌邊笑著對記者說:“俺們雞叫就起床,除了刮風下雨,每天早上都來文化廣場活動,鄉政府建起文化廣場讓俺們有了好去處!”
近年來,為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汝州市加大農村文化建設的投資力度,各鄉都建起了文化服務中心,大部分村建立了文化大院、新農村書屋,通過彈響“種、送、育、管、樹”“五弦琴”,唱響農村文化主題曲。
種文化,扎根基層。近年來,汝州市多方籌資加大投入,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為農村種下文化種子,讓先進文化在農村扎根開花。截止目前,該市在市區成立了汝州市青年戲曲學校,建設了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火車站文化廣場、汝州劇院文化廣場、文化藝術培訓中心等文化陣地,在市圖書館建成了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為電子閱覽室配套電腦設備25套、投影1套以及其它配套設施和器材。該市還建成了457個村級文化信息服務網點,配備了電腦、投影儀等設備,定期向群眾開放。建成327個農家書屋,實現了全天開放,解決了農村群眾看書困難的問題。
送文化,增添活力。汝州市通過組織文化、衛生、科技、法律四下鄉活動,向廣大農村傳播先進文化,增添農村文化活動力,營造農村良好的文化氛圍。近年來,該市組織各類劇團赴各村演出200余場以上,組織科普講座、法律咨詢等活動形式5000余次,四下鄉活動1000多次,滿足了農村文化生活需求。該市經常邀請省內外的戲劇團和文藝界的明星到該市各鄉鎮巡回演出,讓廣大群眾零距離享受高雅文化,先后邀請了國家京劇院、河南省曲劇團、河南豫劇二團等省內外有名的20多個藝術團體深入城鄉開展高雅藝術公演活動100多場次,演出內容既有傳統文化的經典作品,又有現代氣息的文藝新作,讓廣大群眾“零距離”享受高雅文化,領略了大都市藝術家們的風采和精湛的表演技藝。他們利用活躍在汝州大地的86個民營業余劇團,在全市457個行政村開展送戲下鄉活動,全年演出1000場,圍繞新農村建設、社會穩定、安全生產、計劃生育等方面內容創作了一批戲曲、小戲、小品,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演出團體和后備藝術人才,真正把文化大餐送到鄉村、送給農民。
育文化,加強指導。該市不斷加強農村文化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培育一大批農村文化工作者,在每年對基層文化骨干進行集中培訓的同時,組織文化工作者深入各鄉對基層文化工作進行指導培訓,培養了一批農村文化骨干,促進了農村文化活動的開展。近年來,該市先后為農村培訓建設了25個戲曲團、15個攝影協會、35個書畫協會、10個藍球協會等群眾文化團體,共舉辦文藝培訓班100多期。
管文化,健康發展。汝州市在積極培育和完善農村文化市場的同時,加強對農村文化市場的管理,建立了農村文化市場管理制度,加大“掃黃打非”力度,制定了文化用品經營者培訓方案,每月為全市文化經營單位從業人員進行一次集中培訓,同時還邀請省內外文化管理方面的專家來汝州講課,對文化用品經營者進行法律、法規的培訓,提高其法律水平,增強其守法經營意識,開展文化市場“閃電”行動,牽頭組織“掃黃打非”專項治理11次,進一步規范了全市文化市場。
樹典型,推廣經驗。汝州市積極選樹、培養、推出一批農村文化建設先進典型,先進經驗,利用表彰會、座談會、現場會等形式進行經驗交流,并在電臺、電視臺等媒體進行大力宣傳,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以點帶面普及推廣,帶動全市農村文化建設全面健康發展,該市蟒川鄉文化站被評為河南省“百強”文化站,小屯鎮文化站為平頂山“十佳”文化站。該市還每季度召開一次文藝精品創作座談會,每年召開一次文藝精品創作大獎賽,邀請國內名家來汝開展作品展,先后舉辦了國防大學美術教授等多項活動,連續舉辦四屆“中國汝官瓷杯”全國書畫作品大獎賽,開闊了該市文藝作者的視野,提高了文藝工作者創作文藝精品的積極性。
據不完全統計,該市目前已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在15個鄉(鎮)設立了文化服務中心,200多個行政村新建了文化大院,每年為群眾放映電影5000場以上,培訓文藝人才1萬人次。通過彈響“種、送、育、管、樹”“五弦琴”,該市為農村文化生活奏響了和諧發展強音。
來源: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記者 張雷龍 通訊員 桂焱煒 李瑞選)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