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兒童節。當孩子們在明媚的陽光下追逐奔跑,給每個家庭帶來無限歡樂和幸福的時候,每位家長想必都會贊同:給兒童更多安全教育,讓孩子們平安幸福、健康成長,無疑是送給孩子們的最好禮物。
對父母而言,孩子是上天恩賜的天使,是家庭幸福的源泉。任何一起有關兒童安全的事件都令無數家長痛惜和牽掛。近日,廣西博白一所小學組織學生給圍墻基腳填土,24名學生被倒塌的圍墻壓埋,3名學生因傷勢過重而死亡。類似事故不斷敲響兒童安全教育的警鐘。如何給孩子更多安全教育,使他們少受本可避免的傷害,亟待引起足夠重視。
不少發達國家非常重視少年兒童安全教育。兒童從小就接受安全教育,交通安全等知識甚至編入語文、算術、畫圖等科目。政府經常通過郵局向學齡前兒童贈送宣傳交通安全常識的玩具,使他們從小能通過活潑、輕松的形式學習交通安全常識。但在我國,兒童安全教育總體上還較為欠缺,學校教育體系中還沒有專門針對兒童安全教育的相關課程,兒童對安全知識、技能的獲取,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對事故個案的被動應對的層次,缺少規范有效的事前防范和系統長期的培養訓練,導致兒童安全事故屢有發生,令人痛心。
家庭對兒童安全的經驗匱乏也在加重著兒童遭遇的傷害。媒體近來屢屢報道,一些家長外出時將孩子單獨鎖在屋內,致孩子從窗戶爬出而墜傷甚至墜亡。這暴露出家庭安全知識的短缺,成為很多家庭對兒童安全知識十分匱乏的縮影。加強家庭環節的兒童安全教育培訓,迫在眉睫。
汶川大地震發生時,有的學校竟沒有一例學生傷亡,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相關學校把學生安全落實到了日常的教育和演練中,幫助孩子了解避險自救的基本技能,這才有了關鍵時刻從容不迫安全脫險的奇跡。有備方能無患。貫穿始終、持之以恒的安全教育,是讓孩子們化險為夷、受用終身的最好的安全護身符。
加強兒童安全教育,提高兒童對詐騙、災害事故等各種危險的應對和預防,不應是出了問題被動整改的應急手段,更不是可以做樣子、走過場、應付了事的權宜之計,而應是增強兒童保護意識、提高兒童避險能力的長久之計和治本之策。持續地開展各項安全教育培訓活動,用更具實用性、操作性、趣味性的各種方式廣泛吸引兒童和家庭參與其中,讓天真爛漫的孩童遠離危險的傷害,在快樂中成長,每一個家庭才能更加幸福,國家的未來才能充滿希望。
來源:新華網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