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以來,頻發的自然災害一次又一次地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就快過年了,災區的父老鄉親的生活怎么樣?能否安心?還有什么困難和期待?
帶著這些問題,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分赴山東大旱災區、湖南雨雪冰凍災區、青海玉樹地震災區、甘肅舟曲泥石流災區、江西唱凱洪澇災區等,深入基層傾聽百姓的心里話。
山東:最大愿望能可勁兒用水,過個干干凈凈的新年
山東正經受著60年一遇特大干旱。記者來到臨沂市莒南縣十字路街道辦郁家東山村。這里是全縣吃水較困難的8個村之一,唯一的水井三個月前就斷水了,村民們只好到山下挑水吃。
村民王麗花一直不舍得“敞開”用水:“眼看就要過年了,我最大愿望是過年能可勁兒用水,好好洗洗澡、洗洗衣服,過一個干干凈凈的新年。”
在村民王貴秀家的廚房,記者看到3個水桶都裝滿了水。她說:“半個多月前政府派人把井修好了,自來水又有了,現在儲水是怕水管上凍。”
記者采訪發現,山東遭遇大旱,目前尚未造成嚴重的災害損失,人畜飲水基本有保障,小麥苗情仍好于常年。
滕州市級索鎮農民王次玉2009年以畝產789.9公斤的產量創造了我國冬小麥單產最高紀錄。他說:“我奪‘糧王’那一年,苗情還不如現在。只要開春及時澆灌返青水,肯定還是個豐產年。”
山東省干旱程度已屬特大等級,有32萬人發生臨時性飲水困難,涉及17個市中的13個市。省防汛抗旱指揮部預計,如果到3月底仍無大范圍有效降雨,近百萬人會吃水困難。
利用冬閑時間,大興水利設施。在棗莊市山亭區大塢鎮嶧莊中村的田間,幾名技術人員正在緊張地鋪設農田灌溉管道。工程監理王興倫介紹說:“項目完成后將改變‘大水漫灌’的低效用水模式,使水資源利用率達到98%以上。”
湖南:有穿透冰雪的溫暖,有難以融化的憂愁
“年貨都還沒打,下不了山。”湖南懷化市鶴城區黃巖管理處大坪村九組村民彭開云說,他48歲了,還是第一次經歷這么大的雪災。
這里地處涼山山脈,元旦以來出現持續冰凍,17日下了一場大暴雪。3個村莊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楊黃公路出現多處塌方和嚴重冰凍,約3100名村民被阻隔在海拔約900米的山上。
基本生活可以維持。20天前,村里的自來水管被凍裂了。政府組織人員送水,彭開云也到1.5公里外的水井挑水。院子里堆了些干柴,墻角里一個大紙盒里放著小堆木炭。由于擔心斷電,取暖電器也不敢開。幾天前,他家殺了一頭豬,是這幾天飯桌上的主要菜品,他計劃近日再去市里買些蔬菜。
連日來,鶴城區委區政府和黃巖管理處組織當地黨員干部鏟雪除冰,把楊黃公路打通了近16公里。“路通了,這個年就好過多了。”大坪村六組的村民尹金坤說,冰凍災害以來最擔心停電,但電力工作人員一直住在山上,“這確實讓我們感動。”
在新化縣天門鄉麥家坳村,村民的心情比較沉重。村支書戴福榮說,眼看春節臨近,香菇即將上市,卻被暴雪壓倒了80多個香菇養殖棚,至少40萬噸香菇被壓壞了,僅養殖棚就損失20多萬元。
目前鎮上正在幫村民延長銀行貸款。“遭災了不能完全靠政府。”戴福榮說,如果政府部門能有一些鼓勵種植產業化、應對大災的保險基金或救助基金,就可以幫助農民防范風險。
玉樹:衣食無擔憂,有肉有水果
1月26日,農歷小年,記者所乘飛機在青海玉樹巴塘機場上空劇烈顛簸時,玉樹大地籠罩在一片白雪之中。從機場到結古鎮沿途,看不到彩旗、燈籠、聽不到鞭炮聲,似乎少了點喜慶和年味。
“去年地震死了那么多人,按我們藏族人的習慣,今年我們沒有喜慶活動,不過年。”藏族司機才洛太說。
人們臉上少了些歡顏,更多的是平和。正在重建、儼然已成工地的結古鎮,生活仍在繼續。
在瓊龍路一家肉鋪,來自河南許昌的姑娘吳靜正忙個不亦樂乎:“羊肉18,牛肉17,剔骨豬肉一斤9塊,師傅,你要啥?”
“這個肉價和西寧比怎么樣?”記者問。
“差不多!以前還有人從西寧往這帶肉呢,現在全都在這買。”一位正在買肉的飯館老板說。
45歲的巴才仁是結古鎮扎西大同村村民,一家5口住在集中過渡安置小區。傍晚,記者走進他家的帳篷時,巴才仁6歲的小兒子瓊尼文森正坐在床上吃著瓜子看電視。三張床上鋪著厚實的毛毯和棉被,節能燈下,一壺熱水正在烤箱上冒著熱氣。
“地震發生到現在,我們家總共領到了各類補助2萬多元。現在吃的、啥的都有,也夠了。今年不過年,但親朋好友還是要串串門、吃個團圓飯。”巴才仁說,他最盼望的是住進自己的新房子。
談到孤寡老人和地震孤兒,玉樹縣民政局副局長盧文軍說:“今年過年,他們有新衣穿,有暖和帳篷住,有肉、有水果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