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阿爾山市在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中,立足實際,通過“四圍繞”,解決突出問題,為群眾辦實事好事,加強了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從而使我市的創先爭優活動再上新臺階。
圍繞中心工作創先爭優。全市各基層黨組織以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創先爭優。阿爾山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思路進行了統一和明確:確立了構建“國際大通道陸港、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國家級生態文明體驗區”的發展定位;提出了“生態立市、旅游興市、產業強市、口岸旺市”的發展戰略;突出了“一區統領、四區支撐”(以構建生態文明體驗區為統領,以構建生態文明保護區、產業區、開放區、和諧區為支撐)的體系架構;明確了“近謀旅游,遠謀口岸”的發展步驟;完善了“讓一產變三產、讓農區變城區、讓村委變居委、讓農民變市民”的城鄉統籌發展思路。這些思路和做法,切合阿爾山市新一輪科學發展的實踐要求,得到了上級組織及全市上下的充分肯定,有力推動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全市各級黨組織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始終做到圍繞中心不偏離、服務大局不游移、促進發展不動搖,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為推動阿爾山科學發展、加快崛起提供強大動力。
圍繞服務群眾創先爭優。阿爾山市委、政府牢固樹立“民生為本、穩定為重”的執政理念,堅持每年為群眾辦一批實事、好事,讓發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累計投入民生和社會事業資金2.8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21.2%。采取措施解決了多年來臨時工作人員和符合統配統分政策的大中專畢業生進崗進編問題;在大興安嶺林區率先開展了林業企業剝離辦社會職能工作。幾年來,新增就業1570人,勞動力從業率達97.2%。不斷擴大低保政策覆蓋面,提高補助標準,低保政策覆蓋4051戶、7819人;開展了農村社保向城市社保、新農合向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全面過渡工作,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總投資2.67億元的教育園區、醫療園區和地質博物館項目即將投入使用,衛生院室、文化站室等網底建設不斷加快。累計開發房地產項目及保障性住房近70萬平方米,改善道路管網近30公里,基本實現了村村通路、村村供電、廣播電視及通訊信號全覆蓋的目標?;I集1000萬元推進10個新型標準化社區建設,以社區形式加強社會管理。組建網絡輿論引導隊伍,加大對虛擬社會的監管力度,不斷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實施“科局包戶、領導包人”的信訪案件調查化解制度,提高了對突發性事件的應對和處置能力,從而使創先爭優活動不斷成為群眾滿意工程。
圍繞建強組織創先爭優。一是健全責任體系,積極構筑基層黨建工作齊抓共管格局。注重責任分解,發揮市委的關鍵作用。全市四大班子副處級以上領導共聯系4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21個基層單位、13個企業,9個項目、22名專業技術人才、22名離退休干部、22名先進人物、22戶貧困戶,深入聯系點65次、解決實際問題21個。打造核心黨委,發揮鄉鎮黨委的主角作用,以鎮街黨(工)委為核心,全市成立了6個非建制性區域黨工委,共增設鎮區域黨工委成員17名,街道區域黨工委成員13名。二是注重求實創新,不斷探索基層黨建工作新方法。建立了動態考核機制,對基層科級班子和干部進行動態管理;規范和完善村級組織工作運行機制,拓寬群眾參與村務決策、管理和監督渠道;以“基層組織建設拓展年”為載體,創新黨員管理機制,建立黨員積分制分類管理模式。做好公開承諾、踐諾,繼續推進全市“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扎實推進。截止目前,到社區報到黨員709名,占應到黨員的98%。在鎮街開展“共產黨員戶”掛牌和“黨員述責”活動。加強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共產黨員典型庫建設,目前全市已有6個鎮街黨(工)委、23個市直機關支部、2個村支部、42名黨員入選全市創先爭優先進典型庫,有力地發揮了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共產黨員的典型示范作用,增強了全市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創先爭優的內在動力。
圍繞改進行風創先爭優。圍繞提高服務水平,樹立服務行業新風創先爭優。各窗口單位和執法部門進一步完善了管理制度,細化服務標準,以優良的工作作風服務群眾。重點對老百姓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服務中的薄弱環節進行了綜合治理。強化了群眾監督,廣泛開展了行風評議活動和窗口優質服務滿意率測評活動,通過群眾評議和領導點評,切實轉變了工作作風,樹好了自身良好形象。
來源:人民網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