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又是什么樣的一種生命現象?
現代科學已經初步揭示出生命長壽的奧秘。但是,無法解釋的是,為什么經過環境、飲食、衛生、穿住條件都是那么惡劣的將軍們能夠得到不同凡響的長壽?
馬克思說 “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
“人要想健康活到100歲,合理膳食占25%,其他占25%,而心理平衡的作用占50%以上。”心理平衡的作用超過了一切保健措施和保健品的總和,誰能保持心態平衡,就等于掌握了身體健康的金鑰匙。一項在世界三大長壽地區進行的調查,以及上海、北京市長壽老人的調查都得出同樣的啟示:要健身,先健心。有了心理健康,才能生理健康。各國長壽地區的人種、氣候、食物、生活習俗各不相同,有的甚至相反。如有的老人嗜煙酒,有的老人喜吃肥肉,但有一點卻中外都相同,那就是長壽者都心胸寬闊,樂觀開朗,心地善良、隨和。沒有一位老人心胸狹窄,鼠肚雞腸,這樣的人活不到100歲。幾位諾貝爾獎得主也強調,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一是要樂觀。美國婦女健康研究(WHI)調查了10萬名婦女,樂觀者在該研究的前8年死亡的危險比悲觀者小14%。研究者希拉里?廷德爾博士指出:“樂觀是重要的保護傘,這種人有強大的社會網絡并能很好地處理壓力。”二是有目標。美國拉什大學醫學中心一項涉及1200多位老人的新研究發現,無論是遠大目標,還是旅游或讀書等近期目標,只要生活擁有目標,生存優勢就更大。研究中,生活有明確目標及計劃的老人,死亡率比其他老人降低一半。
是啊,心情樂觀、擁有目標,這不正是革命者長壽的生命奧秘嗎?
因為樂觀,陳鐵軍、周文雍臨刑前依然舉行婚禮,以革命者特的樂觀主義精神面對死亡;
因為堅信“未來的世界必將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釗、江姐等義無反顧走向刑場。
我曾經認真聆聽了楊善洲老人的先進事跡。
楊善洲同志1951年參加革命工作,歷任施甸區、縣主要領導,擔任保山地委領導近20年,工作37年來,始終保持艱苦樸素的本色,廉潔奉公、全心為民,勤奮工作,為保山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1986年3月他退休以后,本可以頤養天年,在家飴孫養寵,享享清福。但他卻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扎根施甸縣大亮山興辦林場,一干便是20多個春秋,帶領大家植樹造林7萬多畝,林場林木覆蓋率達97%以上。不僅如此,他還把昔日的荒山禿嶺變成了生機勃勃的綠色天地,使當地惡劣的自然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修建26公里的林區公路;架設了15公里多的輸電線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農戶,通電通路。2009年4月,他將價值幾億的林場無償交給國家經營管理。2010年5月5日,他將國家獎給他的獎金一半捐給保山一中。2010年10月10日,一個具有三個圓滿數字的特殊日子,楊善洲老人因病逝世,享年84歲。
人生七十古來稀。84歲的生命不算短。但從千千萬萬像我一樣聽了他的事跡而聲淚俱下的聽眾心里,是多么希望楊善洲老人能夠長命百歲啊!
面對逝者,我們無愧。
面對生者,我們自豪。
而對未來,我們更加自覺。
中國共產黨人創造了無數人間奇跡,就是因為中國共產黨人把自身的生命賦予給“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壯麗事業。
這是中國共產黨人身上特有的長壽基因,永遠不會老,也永遠不會丟。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