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手機、衛星等信息傳播工具的出現和普及,極大地豐富了輿論傳播的渠道,改變了由國家完全掌控所有媒體的格局。特別是對于互聯網和手機這樣的新媒體,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生產者和傳播者,進而成為輿論的制造者,使得輿論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傳統的輿論引導策略亟待更新。外交部新聞司參贊鄒建華的新著
《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策略——政府媒體危機公關案例點評》,正是應對這一新的輿論格局的工具書。
近年來,網上常常出現復雜輿情,甚至瞬間就能形成輿論風波,有關政府和企業應對稍有失誤,就會受到媒體更強烈質疑或批評,引發“輿論審判”。輕則使政府形象受到損害,重則引發群體性事件,破壞社會穩定。
這種由網絡輿論引發的危機已經成為一種新型公共安全危機,但許多政府和企業領導對這一新的情況還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常常在出現危機后不知所措,坐失良機,或頻出錯招,把小問題激化成大矛盾。
這本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的著作,是鄒建華繼暢銷書《外交部發言人揭秘》和《如何面對媒體——政府和企業新聞發言人實用手冊》之后推出的又一力作。在新作中,鄒建華提出了七大媒體危機公關原則,并將大量中外政府危機公關正反兩方面的案例呈現出來,逐一進行分析和點評,解析它們之所以成功,成功在什么地方,之所以失敗,失敗在哪里,旨在為領導干部在處理類似事件時提供借鑒和參考。
在我國,輿情,特別是網絡輿情,更多地指向黨和政府的傳統視野中未曾包括的,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于我國社會和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輿論的新情況、新變化。做好輿情監測和輿論引導工作,可以在事態未明朗之前,將社會不和諧因素消除在萌芽之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孫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