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笑鵬(右)與聯合國駐華代表羅黛琳的合影
9月份,我榮幸地獲邀參加了“國際和平日紀念活動暨東北亞發展論壇”的報道活動,分別在沈陽,營口和大連對東北亞發展論壇,和平公園奠基儀式,和平藝術展等活動進行了跟蹤報道,同時對聯合國駐華代表羅黛琳女士,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士先生,韓國前總理李洪九先生和蒙古前總理巴雅爾先生進行了專訪,并配合黨網王建芬主編,結合自身優勢籌劃英文專題,以英文和中文雙語、全方位、多層次地完成了報道任務,受到了中聯部領導的好評。這一次的報道任務,使我收獲頗多。
1,更加了解和熟悉了新聞人的工作方式。這次一起參加報道的有中國日報社的同事還有新華社、中新社、央視、鳳凰衛視等國內著名媒體的記者,他們高超的職業技能以及執著認真的工作態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像報社記者張隕璧說的:“干記者這行就是像打仗一樣。”在專訪聯合國駐華代表羅黛琳女士的前期工作中,從聯系羅女士身邊的翻譯到后來的保密工作,再到時間安排上的一波三折,使我充分認識到了每一篇普通報道背后的艱辛。
2,更加了解到了走在第一線的重要性。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往往是對一些新聞素材做一些編譯工作,甚至會直接復制粘貼進行發布。事實上,這些新聞的信息與我是有隔膜的,這就造成了在對新聞的選擇和制作時自己的心里很難產生深刻的感受和共鳴,這樣制作出的新聞就很難對讀者產生很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這一次,深入到第一線進行采訪,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了基層實踐是新聞報道的源頭活水,而采訪對象是我們真正的導師。比如,這次活動中,我們對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士進行了專訪,當我們親眼見到這位年近九十的老人,在談到加強中日青年溝通和交往時目光中深切的期待和熱望,在講到反思日本軍國主義時嚴肅誠懇的態度的時候,我們的心靈與嘉賓產生了共鳴,如果不在采訪第一線這些東西都是感受不到的。而只有和嘉賓交心,才能更準確地表達出他的意愿,才能更真實地反映事實真相,進而提高報道對讀者的公信力、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這樣的報道才是活的報道。
總之,通過此次報道活動,我對新聞報道有了更深的感性認識和理性思考,并且,更加體會到了中央在全國新聞戰線組織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的良苦用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努力實踐中央精神,密切聯系群眾,深入基層,走到新聞熱點的第一線,俯下身彎下腰,與百姓心貼心,一頭汗兩腿泥,寫出人民喜愛的好新聞。
來源:中國日報網(記者 韓笑鵬)編輯:孫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