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您說的軟享受讓我很向往,因為我們在城里,是在大都市里面基本上都是在鋼筋混凝土的結構里面,每天見到都是很單調的顏色,綠色也很少,空氣也很差。那張家界對于對于這些在硬節奏生活當中都市這些市民他能提供什么呢?
趙小明:軟的一種享受是現代社會發展中間人們所追求的一種享受的概念。因為現在世界隨著高科技的發展是非常快的,城市的節奏是非常快的,人們需要一種反差比較大的生活享受,那么我們簡稱為軟的享受,這個對調節人們的生活節奏,包括思考問題的節奏是非常有好處的。但是軟的享受,這個有很多指標,包括對綠色的一種享受,對生態的一種享受,對自己回歸的一種享受。
主持人:跟自然親近。
趙小明:跟自然親近。比方張家界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它每立方厘米,在大氣中間每立方厘米負氧離子的含量在我們的景區,核心景區可以達到十萬以上,而在我們張家界市區里面,中心城市市區里面可以達到兩萬,這個是我們現在很多大或者特大城市所不具備的。
去年我在上海推銷張家界的時候我就提了這么一個概念,現在上海已經成為我們張家界旅游的一個大型,國內大型的客源體,這個就是一種享受。
主持人:優勢之一就是空氣。
趙小明:空氣。
主持人:天然氧吧。
趙小明:森林,空氣,這是我們最大的一種優勢,資源優勢。
主持人:趙市長您從張家界一到北京是不是就感覺到空氣上的反差。
趙小明:應該說北京這幾年還是有很大的改善。
主持人:您說的太好了。剛才說的軟享受和大都市生活的硬節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我們也注意到一個問題,您剛才說了我們要發展風景旅游度假的城市,這是一個發展規劃。但是我們也注意到,很多去張家界的游客,肯定經常是爬爬山,然后就結束了旅程,也就是說并沒有把整體的消費給帶動起來,那張家界在吸引更多的游客去享受、體驗方面有什么招?
趙小明:張家界整個旅游發展,它才21年,在整個旅游產業發展中間規模上已經達到了,在國內是名列前位的一個時段。但是張家界存在著一個問題也是我們廣大游客提出來的,就是有一個重塑和重構張家界旅游概念的一個大的課題。
那么調結構、轉方式,這對于張家界來說是我們現在這幾年正在努力的一個大的題目。我們提出來,通過三到五年要使張家界由一般的觀光旅游向復合型的旅游轉變。
主持人:是一個升級。
趙小明:叫升級改版。那么觀光它是具有世界級的價值,那么我們現在所謂調結構就是剛才我已經說了,一般的觀光旅游要向休閑度假、觀光會展、商務會展復合型的發展,要發展休閑度假旅游,商務會展旅游。那么今年我們可以有一些基礎設施已經上了,我們提出來要重塑張家界的旅游概念和構架。
那么主要是從四個要素上來重構。第一個,風景,名勝觀光,自然風景觀光,這是第一個要素。這是最大的優勢,張家界最大的優勢。
第二,文化的參與和享受。因為張家界是一個少數民族居多的一個城市。
主持人:主要有哪些民族呢?
趙小明:主要是土家族和白族,我們167萬人,9600多平方公里,居住著167萬人,167萬人中間土家族占有100萬人,還有10萬白族。民族的文化和湖南湘西的問題以及西部的風采和風俗這是我們最大的一個資源,如何加快旅游和文化的融合,這對張家界來說是非常重大的一個工作。
那么文化的參與,我們去年除了舉辦“國際鄉村音樂周”以外,我們推出了湖南第一部大型的實景演出,叫《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說到劉海砍樵大家都非常知道,只要是華人,有華人的地方都會知道這么一個美妙的故事,愛情故事,我們把它放在我們的天門山來進行大型的實景演出,這個引起了國內的轟動。那么今年我們也要重點培育,繼續培育把它的品質進一步提高。
那么少數民族這種文化的認識和參與,對于旅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覺得旅游是一種形式,文化才是旅游的靈魂。所以它跟旅游是能夠互促互為關系的,人們除了對山景,對風景的欣賞,主要是對一個地方異樣的風采和風俗的一種認識或者享受。這個對旅游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是第二個要素。
第三個要素,發展體育休閑,就是包括攀登,還有一些有益的一些高尚的一些體育活動,括我們最近跟美國的俱樂部,馬球俱樂部現在正在規劃和建設馬球馬術的場地的建設。
主持人:這是引進的。
趙小明:還有高爾夫球場的建設。
第四個概念就是康體療養,我們具有這么好的森林環境,這么高品質的空氣質量,對于張家界,來張家界改善自己的體質狀況,提高自己的潛在能力,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種高品質的享受。
按照這四個要素來重構重塑張家界旅游的概念。
主持人:您剛才說的要素里面第二個是關于民族文化,您剛才講的城市規劃發展的時候說要突出特色,一方面我知道您是反對千城一面的理念,就是同質化。另外一方面,我聽說您有這么一個看法,在一個城市里面是出現千篇一律是可以的,這是怎么一回事?您解釋一下。
趙小明:咱們在城市建設中間要強調,比如說在張家界發展中間要強調它民族文化的元素,因為一個城市的發展實際上是彰顯了一個時代的文化,那么作為一個少數民族地區,少數民族比較多的一個,人口比較多的一個城市,應該說要充分表現當地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點。那張家界現在我們提出來要研究和推廣土家建筑風格的橄欖型的吊腳樓的風格,準備形成自己特有的城市LOGO,那么造成一種整個一進入到張家界形成除了森林以外就是民族地區強烈文化的這種沖擊感。那么當然在一個城市中間只有形成統一的風格才能形成風格,沒有千篇一律也就沒有風格。
主持人:所以說這個是不忌諱不斷重復的。
趙小明:不忌諱。它是在一個區,空間中間一個特點構成這個城市的特點。如果說在全國都推廣這個,那個就不行了,在我們這個城市中間就要有強烈的民族文化的沖擊力的構成。
主持人:那同時暴露出另外一個問題,缺乏多樣性,您怎么看?
趙小明:一個城市的多樣性是指的在一定空間,一個大的經濟區域空間中間的多樣性,而不是指的一個城市這么小的區域空間的多樣性。我曾經跟一些網友和年輕人們都談到一個問題,我們都在找對象,我們都在找自己的如意郎君或者都在找自己的女伴愛人,年輕就要談對象,人是大的概念,但是差異決定了你的對象,人是個共性的東西,你之所以愛這個人是愛他(她)不同的特點和氣質,城市也是這樣,城市如果沒有差異性的話,就沒有特點了,這個差異應該是個整體的,而不是局部的,就是整體作為這個城市是有差異的,相對于另外一個城市是差異,是這樣的。
主持人:那您覺得對就張家界這個城市來說,它跟其它的旅游景點,它的最大的差異性在哪里?
趙小明:它文化的差異性有很多。一個是它是一個山區城市,它跟平原城市不一樣。
第二個,它是個少數民族人口比較多的地方,我們任何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族習俗,包括居住,居住環境,它的選擇,它的標識,我們剛才講的LOGO,那么張家界在這方面是非常有意思,而且是非常值得做的這么一個城市。
來源:中國日報網 編輯:肖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