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法治中謀求“公正”。今年1月,北京高層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在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之后,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要求顯得更為突出和緊迫。在“兩高”報告中必將對此有所專述與評價。秉持社會必需的公平與正義,維護公民應有的權益與尊嚴,反腐倡廉、司法公正近年來一直是民意關注的焦點。
——如何在民生中保障“健康”。2009年,國務院印發《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確定5項重點任務。今年醫改將重點在建立基層醫療新機制上下功夫,基層醫療機構將回歸公益性。在深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同時,如何與“新農合”、城市社區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形成良性互動。代表和委員們可為相關決策者提供來自一線的有益經驗與操作難點,提供可資借鑒、更符合基層實際的醫療改革方案。
——如何在“奔跑”中尋找“幸福”。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發展模式單一的困局也不斷凸顯。環境污染、交通擁堵、發展成本等已成為必須直面的重大課題。在此前舉行的地方“兩會”上,已有多個地區將“幸福”作為治理與轉型的關鍵詞。但如何讓生活的幸福感最大化、多元化,會場內外每個人都有發言權。
——如何在喧囂中明辨“聲音”。被稱為“中國微博元年”的2010年,讓人們領略到這種即時、迅捷、富有爆發力的網絡傳播方式的強勢興起。去年,溫家寶在“兩會”前與網民交談,廣東省委書記汪洋邀網民“拍磚”建言,上海市長韓正在網上推介世博會。而今年,微博無疑將成為網民“圍觀”兩會的全新方式。屆時,包括媒體人、參會代表甚至官方高層都有可能以“140個字符”的形式第一時間發布自己參會的所看、所聽、所想。
2011年將是中國“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過去五年所取得的成就讓人欣喜,但一些老問題依然突出,而新挑戰也在不斷出現。萬事開頭難,“開局之年”又何止七件事。
來源:中新社 編輯:馬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