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刑公開化”/和璐 畫(資料圖片)
在積極開展量刑規范化改革的同時,司法機關紛紛采取了其他措施確保權力在“陽光”下執行。
今年5月,中央政法機關聯合發布了《關于辦理死刑案件審查判斷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和《關于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針對刑事證據的收集、審查、定案等訴訟各個環節的運用,都做了比較詳細的規定。
首次明文確立證據裁判原則,嚴禁以非法手段取得證言。對此,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陳光中認為,規定對司法機關提出的嚴格要求,對有效防止冤案錯案的發生,實現司法公正,加強司法公信力和權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今年以來,最高人民法院緊緊扣住工作實踐,數次邀請特約監督員廣泛參與法院工作。僅8月份集中開展的邀請特約監督員旁聽最高人民法院案件庭審活動中,就有52名特約監督員分別參加了6次案件旁聽。
“特約監督員制度能夠在眾多社會人士的監督下使司法審判更加公平、公正、公開,而且這種監督不僅是對案件的監督,也是對法官的監督,這有利于推進公正廉潔司法,提高案件審判質量。”特約監督員李揚表示。
以強化法律監督職能和加強對自身執法活動的監督制約為重點,最高人民檢察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例如,針對訴訟活動中的執法不嚴、司法不公現象,檢察機關通過建立和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相銜接的工作機制,開展量刑建議試點,改革和完善對刑罰執行活動的法律監督制度,建立刑罰變更執行同步監督機制,完善超期羈押責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舉措,加強法律監督,維護司法公正。
此外,在各級司法機關中,持續開展的預防、懲治刑訊逼供等侵權案件的專案治理活動,出臺的《看守所預防和打擊“牢頭獄霸”十項規定》、《關于加強和規范監外執行工作的意見》和《關于深化檢察改革2009-2012年工作規劃》等規范性文件,都加強了對司法機關的規范管理,強化了法律監督,進一步維護了司法公正。
在確保司法公正的前提下,司法效率也進一步提高。全國絕大多數法院實現直接立案,越來越多的刑事案件和民商事案件適用簡易程序進行審理。網上立案、遠程立案等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更是促進了司法公開,促進了執法公正。
來源:新華網 編輯:鄧京荊 于姝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