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行業收入差距或許會影響社會和諧,但必須承認,市場經濟條件下,差距存在是正常現象。
行業收入存在差距正常,怕的是差距不合理、不公正。調節收入不是說把高收入降下來或者把低收入提上去就能讓人們滿意,更要關注制度的一致性和公平性。
據報道,目前我國行業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從大行業劃分看,平均工資最高的行業(金融業)是最低的行業(農林牧漁業)的4.7倍,如果看細分行業,差距已擴大到15倍。這樣的差距,在國際上比較少見。難怪有人說,現在不論是誰,都怕入錯行。
如何看待行業間收入差距?身處低收入行業的人往往不服氣,“都是每天8小時工作,我們甚至干得更多,憑什么你就賺那么多”?但身處高收入行業的人恐怕不這么想,“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我們這工作多數人干不了,就該收入高”。
行業收入差距或許會影響社會和諧,但必須承認,市場經濟條件下,差距存在是正常現象。勞動者收入高低通常取決于四方面的因素:市場供求、勞動者本身的人力資本投入、行業企業經濟效益、分配機制等。近年來,金融證券、信息產業等行業興起,從事這類工作的人,其所受教育程度、接受教育時間、勞動生產率、社會稀缺程度,往往要高于從事農業、批發零售等工作的人員,他們肯定會獲得相對更高報酬。差距的存在也有其積極意義。“人往高處走”,收入差距會引導勞動者增加教育培訓的投入,向高收入行業所要求的技能素質發展。這種差距也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低收入行業多數效益較差,對人力資源及資本的吸引力較弱,高收入行業則相反,這就會促使各種資源進一步向利潤高、收入高的行業集中,使其獲得更大的發展,并給予低收入行業壓力,促使其創新以提高效益。
存在差距正常,怕的是差距不合理、不公正。“銀行加證保(證券、保險),兩電(電力、電信)加一草(煙草),石油加石化,看門也拿不少。”這種說法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們對行業差距不滿意的原因。目前我國各行業間的收入差距,往往不單純是市場競爭形成的,很多是由于市場準入方面的行政限制和行業壟斷帶來的。壟斷行業,無一例外收入較高。而職工平均工資低于全國職工平均工資的幾個行業:農林牧漁業、住宿餐飲業、建筑業、水利環境業、批發和零售業、制造業、居民服務業,都是競爭性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