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打出30張“治堵牌”
后亞運時代、單雙號限行結束后的廣州,交通狀況重新陷入困局。在北京治堵措施公布之后,廣州治堵討論方案公布。盡管治堵方案的各條措施都引起消費者熱議,但毋庸置疑,機動車保有量已經超過210萬輛的廣州,治堵只能趁早。本月上旬,國內外30名知名專家組成的“交通治理專家組”聚集廣州,提出了《亞運后廣州中心城區緩解交通擁堵方案(討論稿)》(下稱方案),為廣州治堵出招指路,整個方案共有多達30項措施。
市民支持公交優先、批發市場搬遷
一:公交優先通行
方案提出:將繼續以超常規的建設力度推進地鐵等公共交通建設。未來5年,預計新建9條地鐵線路;到2015年前建成公交站場16個;推進早晚高峰公交專用道的施劃;對已設置公交專用道、公交線路密集、客流量較大且交叉口有條件的主干道進行公交優先信號配置。除此之外,BRT等公交優先的運行模式將擴展到其他道路。
市民意見:支持公交優先通行,但希望政府在票價制定和公交線路上科學規劃,使得市民愿意乘坐公交系統出行。
二:道路改善和擴寬
廣州將打通多條斷頭路,包括新建新滘西路過江隧道、白云六線、如意坊大橋及南北配套道路工程,建設芳村大道、獵德北延線-北環等。拓寬瓶頸路段包括中山六路等。改造重要交通交叉口,包括推進廣州大道、沙太路快速化改造,拓寬廣州大橋、洛溪大橋。
市民意見:最重要的是城市規劃合理,大力支持道路的改善和擴寬以及打通斷頭路。
三:貨運場、批發市場搬出
廣州擬陸續對中心城區貨運市場實施規劃調整和整治搬遷,尤其是對中心城區批發市場實施整治搬遷。加快推進“發展區”物流園區、新型貨運站場的規劃建設。
市民意見:大力支持。批發貨運市場附近交通雜、亂、差已經是多年存在的問題,由此引發的系列社會問題也讓人擔憂。批發貨運市場是歷史遺留問題,并不適宜放置在中心城區。
市民爭議提高停車費、征收擁堵費
一:限制外地車
方案將禁止非本市籍機動車在市區行駛。計劃在2011年~2012年,重點解決分離環城高速過境交通,分步將內環城高速路納入市區貨車交通管制范圍。目前廣州對貨車在中心區的限行時間為“早7晚10”。
市民爭議:一方面廣東省在推廣廣佛同城、珠三角地區同城化,如果限制外地車,同城化是不是就變成了一張空紙?
二:提高停車費
為了減輕市中心的車流量,擬按照“區域差別化,時間差別化”的原則,調整全市停車場的收費標準,提高中心城區停車費用,將廣州市區域劃分三類不同區域實施差別化收費。對于路側停車、路外露天停車、停車樓(庫),每天7:00~22:00實施階梯性的停車價格。對于住宅停車、夜間停車及駐車換乘停車收費價格原則上保持不變。
市民爭議:提高停車費的同時,請政府做好停車場管理的工作,對于私自亂收費、開設停車場的行為要嚴厲打擊,否則提高停車費又將變成某些公司的盈利手段。
三:收擁堵費
擬借鑒新加坡和倫敦征收交通擁堵費調節車輛數量的經驗,研究提出符合廣州實際的調節交通擁堵費的時段、范圍、定價基準和收費形式,提出解決方案,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擇機實施。
市民爭議:不要讓市民為城市中心的規劃不合理造成的擁堵“買單”!如果交了擁堵費,中心地帶還是擁堵,政府會不會賠錢呢?
四:主干道限行
擬借鑒亞運交通保障經驗,研究特殊區域、特定時段試行中心城區重點主干道或區域交通限行措施。
市民爭議:亞運期間的某些特殊路段的臨時限行效果顯示,必然會影響其周邊道路的交通狀況,只是將擁堵狀況轉移至周邊道路而已,這并不是一個好辦法。
五:限公務車和限牌
廣州的治堵方案只字未提限公務車和限牌的措施。據保守統計,廣州公務車的數量接近20萬輛,占廣州市機動車(乘用車)保有量的12%。有市民認為,與北京的治堵新政相比,廣州的治堵方案顯得有些“溫和”,缺乏力度。
市民爭議:廣州作為汽車工業城市之一,不限牌可以理解;但為何不出臺限制公務車的相關措施?現在馬路上公務車不少,而且出行秩序霸道,不限則讓人費解。
市民聲音:
為什么要我們埋單?
對于治堵,大部分市民表示不能僅讓車主為擁堵買單,而是應該多管齊下。近期,暨南大學輿情研究中心就廣州交通狀況對市民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超五成受訪市民認同治堵應該首先要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同時倡導公交和自行車的出行方式;市民普遍不認可征收擁堵稅、環境稅和提高停車費等需要“買單”的措施。在這些選項里面,近七成的受訪市民認同“單雙號限行”和“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倡導公交出行”的治堵效果,支持率分別達到68.0%和65.2%;但是“征收擁堵稅、環境稅”和“提高停車費”,則只有11.8%和14.4%的支持率,只有一成多的市民愿意為擁堵“買單”。
在緩解交通擁堵的各項措施中,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是首選,無論是有車族還是無車族,均對此表示認可。但其他治堵措施,有車族和無車族的態度差異則較大。有車族期望政府通過倡導公交、自行車出行(48.1%)和路網擴建(42.6%)的措施緩解交通擁堵,而無車族則認為機動車尾號或單雙號限行是非常有效的辦法。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鄧京荊 于姝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