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齊魯網開辟"直通山東兩會"專欄,在齊魯網的"小左看民生"微博中,很多網友表達了對醫改的期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建立"城市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合理分工協作機制。來看看博主--記者"小左"的民生調查。
一大早,小左就來到濟南市中心的大醫院,在現場小左看到,掛號、拿藥的人那是相當的多,都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一位濟南市民告訴小左說,都排了一個小時了還沒排到。我前面還排著幾個人。
小左發現在大醫院,看專家門難,住院更是難上加難,常常幾個病人等一張病床。
小左又來到了仁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就是通常講的社區醫院,社區醫院的門臉不是很大,它的名聲也不像一些大醫院那樣有名。但是據小左了解,來這看病的居民卻都口口稱贊。"這是咋回事?原來社區醫院的醫生對小區居民的健康狀況比較熟悉,對他們病史(了解)比較詳細,所以這樣便于診療、便于治療。
十一五期間,山東累計建成這樣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205個,覆蓋率達到98.32%。社區醫院比以前完善了,但大醫院看病難的問題卻依然存在。這一現象,引起人大代表的關注。
人大代表孫曉斐呼吁:“把衛生資源均衡的分配,在大醫院看大病、看重病,基層醫院看小病、看輕病。”
人大代表畢宏生也呼吁說:“加強基層衛生組織的設備的投入、加強人員的培養,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探索建立城市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合理分工協作機制,實現基本藥物制度在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覆蓋,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也會得到有效緩解。
來源:齊魯網? 編輯:馬原 許銀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