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走勢牽動百姓神經。當前物價調控效果如何?未來物價走勢怎樣?還應采取哪些措施保證老百姓的錢袋子不縮水?這些話題成為即將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
復雜形勢凸顯穩物價“重中之重”
“跑贏CPI真的很辛苦,物價已經過‘五關’了,今年還會接力賽跑嗎?希望國家有更多舉措出臺,讓我們看到更多的希望,給我們信心。”在兩會前夕媒體開展的“我向總理說愿望”中,一位網友這樣留言。
去年以來,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持續上漲,去年11月突破5%關口,創28個月新高。雖然去年12月份COI漲幅有所回落,但今年1月份又有反彈,同比漲幅再度向5%靠近。
“2011年我國物價上行壓力還比較大,對此不能掉以輕心。”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說。
把物價控制在合理水平,已成為“十二五”開局之年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重大考題。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穩定價格總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1月份國務院在部署一季度工作時,把“確保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放在了工作的首位。
“國家對物價走勢的高度重視,凸顯出當前物價形勢的復雜性。”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李稻葵認為。
從國際上看,發達國家維持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正在給全球帶來流動性泛濫的后果,推動了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近期,受多種因素影響,國際原油價格迅速攀升,逼近每桶100美元關口,我國面臨的輸入型通脹壓力愈加嚴峻;此外,國內工資成本升高,夏糧主產區遭受嚴重旱情,貨幣供應量仍然較大,這些因素的疊加,加大了今后一段時期的通脹壓力。
“去年物價之所以呈現出從大蒜到生姜、再到綠豆輪番上漲的局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市場聚集了過多資金,當樓市投資受到抑制后,大量資金必然尋找出口,因此一些產品出現了輪漲現象。”李稻葵說。
“除了成本推動的因素外,還有需求拉動的因素,交織在一起,讓今年價格形勢變得復雜。”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厲以寧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