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每年都在壓縮、遞減行政支出,省出錢來解決民生問題,尤其注重向流動人口、環衛工人、殘疾人和特困家庭傾斜。”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鎮江市委書記許津榮說。
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許津榮代表介紹,“十一五”期間是鎮江市經濟社會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去年全市GDP實現1957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138億元。財力雖然年年上升,但鎮江市委市政府沒有增加不必要的開支,而是通過壓縮各種經費,使行政支出每年遞減,省出錢來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并不斷向邊緣群體擴面。
“政府寧過緊日子也不欠‘民生賬’。”許津榮說,2009年4月,鎮江市開始將市區9萬多名尚無養老保障的居民全部納入養老保險。自此,與此前已經建立的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制度、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老年居民養老補貼制度一道,共同構建起全覆蓋、多層次、可轉接的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同時,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并軌運行,農村居民與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鎮江以教育現代化帶動教育均衡化的實踐,讓優勢教育資源向薄弱地區傾斜。同時,萬多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實現就近入學,享受同樣的教育資源。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經濟越發展,越要重視加強社會建設和保障改善民生。”許津榮代表說,要解決民生問題,就要舍得花錢。目前鎮江市區廉租住房保障家庭已達2032戶,年發租賃補貼約500萬元、核減租金約9.4萬元,實物配租324戶。今明兩年,將有更多的住房困難群眾受益。
去年底,可容納500多名環衛工人入住的鎮江“環衛公寓”建成使用,公寓設施齊全,24小時熱水。此外,鎮江還為環衛工人辦理醫保、意外傷害險,幫助其子女上學,讓城市最辛苦的勞動者感受到政府的關愛。如今,“大愛鎮江”正在成為品牌。
來源:新華網 編輯:鄧京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