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福委員兩會提案1】
關于“提高勞動者權益保障 實現企業轉型升級目標”的提案
提案正文:
當前發生在許多企業中的“用工荒”現象有愈演愈烈之趨勢,已不僅是春節過后一個短暫的用工現象,也不僅僅發生在東南、華南等省份,一些中西部地區也開始遇到相同問題,“用工荒”已成為當前一個比較凸出的社會問題,一線勞動者已成為目前最不穩定的職業,已開始嚴重影響一些企業,特別是一些粗放型、服務型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影響社會的和諧,對我國正在進行的企業轉型升級戰略、中國品牌形象打造戰略和和諧社會建立都將產生很大的負面制約及連鎖反應,必須引起我們高度的關注和重視。
我認為中國要想創造世界名牌,企業要實現轉型升級目標,首先要把社會大環境和企業環境解決好,特別是一線勞動者的各項權益落實好,包括養老福利、社會保險、醫療體制、居住保障、技能教育等等,在提高一線勞動者經濟地位的同時提高他們的政治地位和榮譽感。讓每一個員工安心地、心情舒暢地做好自己想做的工作,發自內心地去奉獻,發自內心地為社會、為企業做貢獻。在這樣一種工作與生活的環境中,企業產品的質量才能保證,技術進步、科學發展以及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和企業轉型升級目標才有可能實現。
建議:
一、當前我國政府非常重視企業職工的社保建設、醫療體系改革、養老保險保障等等,《勞動法》的維權力度也在進一步加大,這些對于企業職工權益的保障無疑是很重要的,那么為什么還會出現許多侵害和剝奪企業職工,特別是一線勞動者權益的現象發生呢?為什么不少企業穩定不了職工,會大面積出現“用工荒”呢?關鍵還在于中央一系列的職工權益保障措施還不能完全落到實處,讓一線勞動者真正體驗到受尊敬的自身價值和利益保障。一些用工企業的違規、違法運作成本太低,導致侵害企業一線勞動者權益行為屢屢發生。為切實改變這種狀況,我建議有關部委,特別是全國總工會,在全面督查各企業貫徹落實《勞動法》的同時,出臺一部《企業職工權益保障條例》,對《勞動法》進行補充和完善,適應當前社會實際狀況,切實保障一線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加大處罰力度和違規、違法成本,切實提升一線勞動者的企業和社會地位,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工作與生活環境,加快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
二、提高一線勞動者的所得稅起征點,體現尊重一線勞動者價值的稅制導向,鼓勵和支持為一線勞動者增加收入。
三、政府要大力鼓勵和支持企業組織開展職工技能培訓和教育,大力度地提高員工的技能和素質,同時要大力扶持和支持滿足企業發展人才之需的職業教育,鼓勵企業力量辦學,使教育與企業用工需求進行無縫對接,建議國家在人力資源的培養方式上進行改革,大力探討適合企業用工需求的教育模式,把民辦教育與公辦教育放在同樣位置發展,享受同樣政策,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打破文憑壟斷,所有學校都可自發文憑,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這也是解決“用工荒”的根本所在。
四、重視一線勞動者的政治地位、加大一線勞動者“勞動光榮”的榮譽感,我認為在目前各級勞動模范評選中,真正屬于一線勞動者的比例很小,勞動模范在一線勞動者這個最龐大的勞動者群體中的影響力、感染力、號召力減弱、榜樣的力量減弱。因此,我認為應該讓“勞動摸范”這個稱號更多的面對那些一線勞動者,減少企業家、領導所占的比例,尤其是全國勞動模范主要應該從一線勞動者中產生,讓我們廣大一線勞動者真正學有榜樣、奮斗有方向,讓廣大一線勞動者真正感受黨和政府對他們的尊重和價值認可,這樣有利于提高廣大一線勞動者的敬業愛崗精神和奉獻精神,在提高一線勞動者政治地位中激發一線勞動者隊伍的工作積極性。
【李書福委員兩會提案2】
關于解決城市停車難,促進道路暢通的提案
提案正文: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邁入汽車社會這一歷史進程已不可逆轉地到來。一百多年來,汽車既為人類社會帶來了方便與效率,也給人們增添了煩惱與痛苦。當前,由于城市停車位數量滯后于汽車消費的增長,城市停車難問題日益凸顯,致使很多車輛在道路兩旁違規占道停放,這也進一步加劇了城市道路擁堵。
根據公安部交管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達7400萬輛,低于日本的7500萬輛,約相當于美國2.85億輛的四分之一。從全世界范圍來看,千人汽車保有量為128輛。而我國目前千人汽車保有量只有52輛。雖然中國千人汽車保有量還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是在一些大中城市汽車迅速增加帶來的交通擁堵和停車難問題,已經到了十分嚴峻的地步。
汽車是文明的產物,汽車社會應當是一個文明、和諧的社會,在走向汽車社會的進程中,我們應制定科學的應對策略,變被動為主動。
建議:
一、汽車消費稅是1994年國家稅制改革中新設置的一個稅種,為了調節產品結構,引導消費方向,對汽車產品征收增值稅的基礎上,再征收一道消費稅。目前汽車消費稅是在汽車制造公司作為國稅征收上繳中央,為了調動地方政府解決停車難和道路擁堵的積極性,建議汽車消費稅在汽車上牌時由當地政府部門征收留用,作為地方政府解決停車難和道路擁堵問題的財政支持,讓地方政府專款專用于停車場建設和道路建設。
二、建議燃油稅中央與地方分成,用車多的地方,財政收入也多,作為地方政府解決停車難和道路擁堵問題的財政支持。總而言之,要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為汽車消費創造良好環境。
三、建設停車位,除了使用政府財力外,還可以考慮利用社會資本。通過招投標的形式,選擇優質的社會資本進行投資和建設停車位。社會資本既可以采取土地使用權租賃的形式,向政府繳納租金;也可以采用特許權經營方式,投資和建設停車位,在收取一段年限的停車費后,將停車場無償移交政府所有。
四、在停車場規劃建設方面,實施建筑工程配建停車場和公共停車場剛性規劃,加強對建筑工程停車場配建標準落實情況的監管,大力開發地下和橋下公共停車場,積極發展立體式機械車庫。在停車管理和服務方面,堅持整合資源、挖潛改造,向“軟管理”要“硬空間”,最大限度地利用停車資源。
來源:新華網 編輯:馮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