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房地產調控始終是代表委員最為關心的經濟問題之一。在全國政協經濟界34組的一次小組討論上,整整一個下午的話題幾乎都在圍繞著房地產展開。多位知名委員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聚焦在了國內高起的房價和政府頻繁出臺的調控手段上。
房價——“只漲不跌的提法是不對的”
不斷加速的城市化進程,相對短缺的住房供應,充裕的流動性……過去兩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高燒”在很多人的眼中帶有一定的必然性,把房地產當做資金的避風港,認為中國樓市“只漲不跌”的預期一時間占據了上風。
“房價只漲不跌的提法是不對的。”對于這種看法,曾經擔任過國家統計局局長的全國政協委員李德水旗幟鮮明地反對,“任何商品其價格大大超過實際價值就會形成泡沫,目前我國房價過高,必須加以控制,日本、美國這樣市場經濟高度成熟的國家都在房地產問題上跌了大跟頭,我們決不能犯他們這種錯誤。”
在李德水委員看來,要想解決中國的房地產問題,首先必須明確中國房地產行業發展的目標。“十七大提出要‘住有所居’,并不是‘居者有其屋’。”李德水委員說,過度追求對房屋的所有權,對于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不僅不現實,而且有風險。完善房屋租賃體系建設,推出公租房等形式的保障性住房,建立多層次的住房保障體系才是中國房地產問題的解決之道。
調控——“藝術地”擠出地產泡沫
對于目前的調控,委員們的爭議頗多。對于未來的調控策略,經濟界的委員們也各有各的看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力投資集團總經理陸啟洲第一個發言就提到:“當前不少個省區市出臺的限購房政策都強化了戶籍的作用,我想有必要明確住房是商品還是公共產品。如果是商品就應該遵循市場規則,如果是公共產品就應該由政府提供。”
全國政協委員、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則將目光聚焦在了房地產蘊藏的金融風險上,“房地產行業具有強大的產業鏈,對中國經濟發展貢獻很大。現在形成的泡沫,應通過合理的方式、方法,藝術地擠出來,還不能完全擠破,否則對銀行等相關行業損害巨大。”
在他看來,目前推高房價的主要因素,一是政府壟斷的土地價格不斷上漲;二是房地產開發商大量攫取超額利潤;三是在市場經濟中投機購房者的存在。
董文標委員建議,解決房地產的問題,一是在政府對土地提出分類指導價的基礎上,對開發商采取累進稅制;二是政府控制土地價格,實施指導價,禁止國有或有政府背景的企業參與土地拍賣;三是對銀行的房地產開發貸款制定指導價,利率必須一定幅度上浮;四是按照購房交易額對購房者實行高消費稅,并對住房面積進行一定限制。
“房地產市場的調控,要把握好政策節奏,講究策略和藝術。”李德水委員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