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歡:曾祖父聽到了推翻清朝的槍炮聲
曾祖父是創建湖北新軍的吳殿英,祖父是故宮博物院創始人之一吳瀛,父親是著名學者、戲劇家和書法家吳祖光,母親是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而他本人則是作家、書畫家,師從齊白石,名字吳歡是齊白石所起,取道家“無歡無不歡”之意。
100多年前,吳殿英作為湖廣總督張之洞的得力助手,創建了湖北新軍。為此,吳殿英還赴日本考察半年,使湖北新軍成為清末的精銳陸軍。思想開明的吳殿英默許革命黨開展活動,多次派員赴日學習軍事知識,為日后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封建帝制播下革命種子,黃興就是其中一員。
這支武裝力量在促成辛亥革命武昌首義中功不可沒。吳歡委員給新華社記者帶來了一本新作《民國諸葛趙鳳昌與常州英杰——被遺忘百年的辛亥革命史》。他說,辛亥革命的成功,是諸多合力的共同成果,這其中就包括一批最早覺悟的清朝進步軍人。
“今天,我們重建辛亥革命的記憶,如果把某位個人與辛亥革命畫上等號,很有可能不是科學的態度。”吳歡說,我們應該強調并認識這一由多方合力造成的劃時代歷史巨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從深層界定海峽兩岸一個中國這一無可爭議的事實。
1911年,吳殿英在病榻上聽到了推翻清朝、結束封建帝制震耳欲聾的槍炮聲,他于1913年元月病逝,時年僅49歲。“我如今最大的愿望,是做我家的孝子賢孫,更要做國家的孝子賢孫。”吳歡說。
吳德立:祖父總指揮辛亥革命武昌首義
吳德立委員的祖父吳兆麟,是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的總指揮。
1911年10月10日,湖廣總督駐地武昌城爆發了大規模新軍起義。新軍工程第八營左隊隊官(連長)吳兆麟臨危受命,擔任臨時總指揮,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頁。
在講述爺爺率領工程八營只用8小時便獲得全面勝利,推翻清朝政府的第一炮時,吳德立的眼里寫著自豪,也閃著淚花。
此后,湖北起義軍在陽夏保衛戰中同清軍激戰41天贏得全國各省響應,為推翻清朝政府打下堅實基礎;從武昌首義到逼迫清朝皇帝退位僅用了123天,結束清王朝267年獨裁統治,最終走向共和……他用心地計算這一個個奇跡,“它們不是單純的時間點,而是革命先烈浴血奮戰,用生命成就的。”
吳德立給新華社記者看了他母親劉珣親筆書寫的文章《辛亥百年 追憶親人》。劉珣寫道:“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10月10日這一天是永遠被中國人民記住的重要日子。此時,大家都會追思革命史績,緬懷先烈功勛……這一切都是激勵后輩前進的動力,也是永遠值得我們懷念的。”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如今已經邁入世界強國的行列,人民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吳德立說,今年我們將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迎來建黨90周年,緬懷先哲,策勵來者,意義深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