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賬單”要明白 通俗易懂是關鍵
去年全國兩會后,財政部向社會公布了12張中央財政預算表,74個部委和一些地方政府也進行了預算公開。然而在所有公開的預算中,籠統的分類使人們看財政賬單如“霧里看花”,“三公消費”更是難覓蹤影。
一些代表委員認為,預算公開只是第一步。政府預算的改革目標是建立公共預算,這就要求公眾不僅對預算支出有知情權,還要有參與權和監督權;不僅要知道政府的錢花到哪里去了,還要能評頭論足。
“看懂政府預算并不難,關鍵是想不想讓人看清楚。現在公布的預算感覺太‘粗線條’。”傅企平代表說,比如,水利投入支出會列出一個總數字,但“水利概念很大,治理大江大河是水利,農村修灌渠也是水利。數字背后到底有哪些細目內容無從知曉。”
“三公消費”要公開,關鍵是公布的科目要細化,而不是籠統類別。葉青代表認為,我國預算科目共設“類、款、項、目”四個級別,此前公布的預算報告多數公布到“類”和“款”,具體的行政開支從中看不出來,對每項支出花了多少錢不能一目了然,合不合理更無從判斷。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洪宇認為,“預算賬單”要明白易懂,一是要推進預算精細化和科學化,防止隨意變更;二是加強預算執行管理,沒有納入預算的絕不支出,減少花錢的隨意性;三是加強財務審核,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問責。
鋪張浪費要遏制 配套改革要跟進
單位食堂招待一天吃掉13萬元,一個月招待費超過200萬元,一年招待費高達1200多萬元……談起被曝光的廣東省汕尾市煙草專賣局的“天價吃喝賬”現象,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臺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薛少仙指出,這些消費屬“三公支出”,但背后反映的是行政開支的大手大腳。
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三公消費”原則上零增長。針對時下一些地方頻頻出現的天價吃喝、豪華采購現象,一些代表委員呼吁,要實現“零增長”目標,必須剎住奢侈浪費之風。
“用公家的錢就不心疼?”薛少仙認為,要讓“三公消費”實現零增長,就應切實降低行政成本,不合理開支要砍掉,不能讓“三公支出”成為一個筐,什么消費都往里裝。
全國人大代表陳秋生提出,降低不必要的“三公消費”,“嚴格預算管理是第一道關,‘三公消費’不能隨意挪用擠占其他事項的預算支出。與此同時,還應全面治理‘小金庫’,杜絕資金在預算外運行。黨政機關經營性資產剝離要徹底,從根本上消除產生‘小金庫’的土壤。”
“修訂預算法,已經列為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重點。”薛少仙代表認為,預算制度的修訂和完善,意味著國家將進一步把好全國財政支出的“總閘門”,擰緊公務消費的“水龍頭”。遏制鋪張浪費,不僅需要財政預算支出的公開透明,還要健全有關制度的監督體系,發揮人民群眾和媒體的監督力量。
來源:新華網(記者:伍曉陽、程義峰、黃深鋼) 編輯:孫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