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文博會分會場之一:F518時尚創意園
展示近200項非遺項目
非遺館展覽面積7500平方米,由文化部指導承辦,重點展示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民間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藥技藝與文化,民間傳統美術作品與工藝,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等內容,全力打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權威展示交易和出口貿易平臺。
非遺館主通道上的展示交易內容,主要包括中國藝術研究院民間美術研究中心以及青海省文化廳帶來的唐卡工藝品,福建非遺中心帶來的壽山石雕、脫胎漆藝、彰繡等,浙江非遺中心帶來的黃楊木雕、雞血石雕、泰順木偶戲等,湖南非遺中心帶來的湘繡、五彩瓷、菊花石雕刻、藍印花布等,海南非遺中心帶來的黎錦、樹皮布等,蘇州的蘇繡以及廣東本土的香云紗。據不完全統計,非遺館將展示67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124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將呈現4個亮點
據市文體旅游局非遺處介紹,非遺館將呈現4個方面的亮點:一是準入門檻高,在制定該館的策劃方案時,就明確了該館的展區規劃要區別于創意生活館和工藝美術館,明確了該館的組展內容主要為國家級、省級傳統手工技藝、民間美術、傳統醫藥等內容。二是產品門類多,包括了民間雕刻技藝、刺繡及編制技藝、瓷器燒制及繪畫技藝、民間繪畫技藝、民間剪紙技藝、茶類制作技藝、家具制作技藝以及傳統醫藥等。
此外,非遺館產業化程度很高,在組展之初,就明確了要有針對性的選擇產業化程度較高的非遺項目和產品參展,如已經明確參展的湖南湘繡研究所、江蘇蘇繡研究所、福州市傳承軟木畫有限公司、開封朱仙鎮年畫藝術館、臺山大江古典家私等,都屬于已經形成完整產業鏈條的非遺產品。四是可觀賞性強,在突出產業化的同時,為了加強市民對非遺產品和技藝的了解,該館也將邀請工藝美術大師,在展館現場開展展演活動。
--------------------------------------------------------------------------------
十大卡通形象將在第七屆文博會3號館中集體亮相。上圖為卡通形象“暴寶”,下圖為“十大”之首“天明”。
參展單位規模空前
在非遺館的參展單位中,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展示交易內容主要為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兩類參展,包括永春紙織畫、福州軟木畫工藝、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仙游“仙作”古典家具制作技藝等。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展位負責人張微向記者介紹,福建省參展項目共計15項,分8個大類展出,重點展示具有閩南特色的紙質畫、刻紙、德化瓷燒、漳繡、脫胎漆藝,畬族銀器,木偶頭雕刻、以及壽山石雕、建窯建盞、莆田木雕、仙游仙作古典家具、福州軟木畫等工藝精品。“武夷巖茶”、“福鼎白茶”、“坦洋工夫茶”制作工藝等茶藝表演以及“木偶頭雕刻技藝”、“畬族銀器制作技藝”、“建窯建盞燒制技藝”等傳承人現場展演凸顯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合理利用、傳承保護。
青海省文化廳的參展品種則有8個大類,2000多個品種,重點展示具有青海民族特色的唐卡、藏毯、泥塑、堆繡、藏繡、盤繡、皮繡、皮雕、囊謙黑陶,以及具有地方特色昆侖玉、石藝畫等工藝精品。青海省文化廳王主任向記者介紹:“這次的參展規模很大,展區總面積為500平方米,全部進行了特裝;來自全省工藝美術行業的30家參展單位參展,參展人數55人,是我省歷年參加文博會參展單位及人數最多的一次。參展品種也很多,有2000多個品種。還有就是參展形式新,我們除了組織我省列入國家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的傳統手工技藝、傳統美術、傳統醫藥等項目進行展示,組織青海特色的民族民間工藝品進行展示展銷之外,還組織我省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行現場展演活動等。”
來源:人民網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