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暢想未來 放飛夢想
在全程報道湘江流域綜合治理的本報重點新聞部記者們眼中,未來的湘江又將呈現出什么模樣?
在湘江流域的農村采訪,記者徐蓉記住了一個環保干部——長沙市環保局工作人員陳譜。2年多來,陳譜到瀏陽市葛家鄉金塘村去了180多次,把環保理念帶到金塘村。如今,這個昔日養殖污染嚴重的村莊就像一個花園,花紅樹綠、清香四溢。村民們改變養殖模式,建配套的沼氣池循環利用,家家戶戶將垃圾分類集中處理。
“從金塘村我看到廣大農村支流經過治理后的美麗圖景。”徐蓉說,在不遠的將來,“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將是最尋常的風景。
從湘江的源頭一路走來,記者夏似飛注意到一個細節:無論是在永州聽“瀟湘夜雨”,還是在湘陰觀“遠浦歸帆”,湘江,始終是瀟湘八景中最動人的底色。
“有了水,也就有了靈氣,有了生機,有了絕美的風景。”夏似飛說,暢想湘江,它應該不僅是一條富庶之河,更應是一條美麗之河。心目中的湘江,就應該是處處風景如畫、名勝薈萃,人與環境和諧相處。
夏似飛認為,加強湘江流域綜合治理,水污染防治無疑是首要的,但是加強沿岸生態的保護、開發的規劃,注重沿岸景觀帶的建設、文化氣息的提升同樣重要,“我們期待,湘江能成為湖南的黃金經濟帶、美麗風光帶、特色文化帶。當我們暢游其中,不僅能戲水,而且能觀景,得到心靈的享受。”
湘江兩岸的產業發展,是記者唐婷關注的重點。翻開采訪記錄,唐婷說,過去30年間,在重化工業主導的格局下,湘江飽受工業污染。如今,通過雷霆般的產業整治行動,湘江兩岸產業格局已經發生可喜變化,一批高科技企業正悄然崛起。
在唐婷的暢想中,未來的湘江,應該是一條黃金產業帶,企業清潔生產,工業集約發展,循環經濟理念深入人心,“兩型”產業蓬勃發展,粗放發展模式得到徹底改變。
“湘江曾孕育出燦爛的湖湘文化,未來的湘江應該成為文化創意的重要載體。”“80后”記者陳亞靜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情有獨鐘。
陳亞靜說,10年或者20年之后,在開放的、充滿活力的湘江邊,將會出現為藝術人士找尋靈感、開展創作開辟的居住生活區,出現為動漫卡通、影視音樂等文化創意企業準備的發展基地。
沿著湘江一路采訪,記者賀佳說的最多的是“市場”二字。他欣喜地發現,市場猶如一柄利劍,斬斷了長久以來湘江治理不暢的頑疾。盡管在環境市場中民間資本所占的比例還不大,盡管大部分環境經濟政策還只是星星之火在部分試點,但通過借力市場,可持續治理湘江的突破口和新途徑已被找到。
“這個突破口會越來越大,途徑會越來越多。”在賀佳看來,未來的湘江治理,將出現更多的“市場之手”,在政府的主導下形成強大的保護和治理合力。
一條沒有靈魂、沒有期盼的河流,就沒有前行的動力。
曾經“魚翔淺底”的清江碧水,會在不遠的將來重新回歸我們的視線;承載6900萬湖南人希望的湘江,注定是一條產生奇跡的河流。
我們期盼著。
來源:湖南日報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