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船工們重現他們當年拉纖的情形(10月15日攝)。

常年跑船拉纖的老船工都有共同的特點——黝黑的皮膚,微駝的背影(10月15日攝)。
“洞庭溪——咳哈!壺頭山——咳哈!伏波難過青浪灘——咳咳哈!”幾十年前,酉水河上還可以經常聽到這樣的船工號子,可以看到一群皮膚黝黑的小伙子打著赤膊,駕著船在河面上運輸往來的貨物。幾十年過去了,這些當年的小伙子早已雙鬢斑白,雖然放下了手中劃動酉水的槳,但卻放不下心中對于酉水的情。
69歲的李紹漢曾是酉水河上有名的“船王”,這是當地的船工對于技術出眾的船主的一種尊稱。出生在酉水河貨船上的他,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這條大河。上世紀60年代的時候,李紹漢自己擁有兩條貨船,專跑花垣縣和沅陵縣之間的這條水路。這一路上水流湍急,灘險彎多,遇到逆流淺灘的時候船工還要下船拉纖,李紹漢則在船上撐著竹篙,用腳跺著甲板給拉纖的伙計們打著拍子一起用力。
隨著上世紀70年代鳳灘水電站建成以及公路的開通,酉水上的貨船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李紹漢和他的老伙計們也紛紛轉行,有的拿起鋤頭種柑橘,有的開起工廠搞加工,李紹漢則繼續留在酉水上靠捕魚為生。2008年,酉水號子被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后,特地跑來欣賞酉水號子的游客逐漸多了起來,李紹漢也有機會和老伙計們重新登上往日的舊船,重現他們如何在這條曾撒下過無數汗水的大河上合著嘹亮有力的號子拉起纖繩劃動船槳。
來源:新華網湖南頻道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