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5日,朱國強(右二)和他的皮影藝術團成員在長沙市望城區勝利村為群眾表演。
“瀏陽的鞭子,河西的班子”,這是多年前長沙坊間流傳的一句俗語。“河西的班子”指望城縣(現長沙市望城區)一帶的皮影戲班子,和瀏陽鞭炮齊名。皮影戲曾在長沙繁榮活躍,然而近二三十年來,隨著群眾文化活動的豐富,皮影戲日漸淡出群眾文化生活。今天的長沙只有寥寥幾位藝人還在默默堅守,并為皮影戲的傳承不懈努力,出生于皮影世家的朱國強便是其中一位。
今年59歲的朱國強16歲開始就跟隨父親學習皮影戲,并隨父親在各地演出。長沙皮影戲用湘劇和花鼓戲唱腔,一般為3人班,3人都具有吹打彈唱的能力。多年的學習和表演實踐讓朱國強不但精通各種樂器,掌握各種角色唱腔和表演,同時還會制作皮影道具。上世紀80年代初,長沙地區皮影戲曾出現過短暫的春天。據朱國強回憶,當時望城縣相繼興起了10多個皮影戲班子。他和幾個朋友也建立了一個皮影藝術團,取名“重亮”,希望皮影戲能再現過去的輝煌。然而,由于受到現代文化的沖擊,看戲的人越來越少,皮影戲漸漸衰落。據朱國強介紹,現在望城一帶只剩下3個相對固定的班子共10多人專門從事皮影戲表演。
幾十年來,朱國強一直堅守皮影戲事業,他和幾位老搭檔組成的皮影藝術團堅持為群眾上門表演,平均每年表演場次在300場以上。他還將多年來對皮影戲的研究寫成了長達4萬多字的論文——《望城影子戲》,以系統地介紹望城皮影戲。
2011年10月初,長沙市望城區靖港古鎮開設了一家“皮影藝術博物館”,朱國強被請去擔任博物館的負責人。博物館為朱國強的皮影戲事業提供了全新的舞臺,他多年來收藏的皮影戲道具等在這里得以展出,同時他還可以在博物館的小戲臺里為游客即興演出,并現場制作皮影人偶。朱國強表示,博物館讓他看到了皮影戲復蘇的希望,他希望能有年輕人通過這里了解并喜歡上皮影戲這門古老的民間藝術,并繼續傳承皮影戲事業。
來源:新華網湖南頻道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