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由中鐵隧道勘測設計院承擔設計的長沙市營盤路湘江隧道通車儀式在營盤路湘江隧道東岸出入口前隆重舉行。
長沙營盤路湘江隧道主線全長約3千米,隧道位于長沙銀盆嶺大橋和橘子洲大橋居中偏南位置,距上游橘子洲大橋約1.3千米左右,距下游銀盆嶺大橋約2.1千米左右;隧道東端接線道路營盤路,西端接線道路為咸嘉湖路,是連接長沙市中心城區和大河西先導區的樞紐性越江通道,也是湘江上第一條過江隧道,號稱“湘江第一隧”。
長沙營盤路湘江隧道這座建于湘江之下的“互通式立交橋”,不僅加強了河西新城與主城間的聯系,方便了市民低碳、環保出行,更有效改善了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和城市地下空間結構開發,也開啟了長沙地下立體空間交通開發的新時代,對于長沙市及隧道與地下工程領域的整體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長沙營盤路湘江隧道穿越極特殊的地質環境,其地下立交的結構形式穿越了湘江大堤、地質斷層帶、地下淤泥帶、江底分岔地段,使得本次工程所面臨的地質環境的復雜程度直逼地下工程建設的極限。
在工程設計和建設中,中鐵隧道勘測設計院堅持運用先進的設計理念與不斷創新的精神,精心設計、刻苦攻關,以技術和實力為先導,確保工程順利、安全實施,也確保了工程較高的科技含量。
據悉,自2009年9月中鐵隧道勘測設計院正式開展設計工作以來,以院副總工程師賀維國、項目總工程師陳海軍為首的設計團隊,在初步設計方案的基礎上,針對本工程的技術重點與難點,多次踏勘現場,進行技術資料的收集和分析。在詳細分析整個施工過程的基礎上,找出原方案存在的薄弱環節,針對安全、受力、構造、施工、進度、經濟等多種因素,反復討論、研究,推敲設計理念和設計思路。在設計中追求優化和精細,從整體方案到專項技術,注重與施工的緊密結合,多次組織分院級、院級、局級和外部專家會,進行多種方案比較,通過研討、交流,最終確定最佳的實施方案。在整個設計過程中,中鐵隧道勘測設計院設計團隊始終注重與地方規劃、業主、建設單位等多方聯系協調,并派有經驗的設計工程師長駐施工現場,針對每一項設計施工環節進行現場配合。同時,對于任何一處設計變更,始終以嚴謹的態度與相關方真誠溝通,達成共識。經過七百多個日日夜夜的精心設計、縝密分析和細致的施工,2011年10月1日,這一集全體設計人員的心血與諸多創新技術為一體的隧道終于圓滿完工,順利貫通試運行。其間,中鐵隧道勘測設計院設計團隊根據不同節點處理方案比選30多個,出版施工圖近5000張。
長沙營盤路湘江隧道的貫通可謂是中鐵隧道勘測設計院核心技術能力的又一次強有力證明。這座被稱為“湘江第一隧”的隧道在建設中運用了多項技術創新,突破了諸多技術難題。這一隧道的貫通不僅彰顯了中鐵隧道勘測設計院的科研、技術及整體實力,更為其進一步進軍并領銜隧道和地下工程設計專業,強化核心技術領域,實施過江、過河、過海隧道設計技術的重點突破及長遠發展戰略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長沙營盤路湘江隧道所獲得的各界贊譽,也進一步提升了中鐵隧道勘測設計院在業界和社會上的影響力,這對中鐵隧道勘測設計院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中鐵隧道勘測設計院在隧道建設領域又開拓出了無限的發展空間。
來源:人民網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