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安縣井頭圩鎮光伏產業園,太陽能電池組件車間。本報記者郭立亮攝
曉江口村,地處永州市東安縣井頭圩鎮,背倚鳳凰山,湘江支流紫水河環村而過。總面積約3.5平方公里,15個村民小組,人口1969人。
在外打拼多年的唐曉軍從來沒想過,在自己家門口,也能承包工程,一年輕松賺十幾萬。
7月13日,紫水河畔,烈日炎炎,采訪團到訪東安縣曉江口村。跟著村支書蔣德金的步子,走在鄉間新修的水泥路上,蟬鳴貫耳。兩邊翻滾的稻浪傳遞著豐收的喜悅。
“2008年以前,村里都是石渣路,外面的人不愿進來,村里有一技之長的人都爭著往外跑。青山碧水景色再美,在生活窘困的村民眼里,也成了窮山惡水。”皮膚黝黑的蔣德金提起過去的曉江口村,感慨頗多。
一幢嶄新的小洋樓出現在眼前,一行人不由停住腳步。蔣德金介紹,戶主叫唐曉軍,以前在廣東打工,一年前回到村里,打算留在村里做事。
“2000年,我從部隊退伍,由于沒有技術,文化程度又不高,剛到廣州時只能在印刷廠、電子廠里當保安,一個月工資才1000多元。”提到過去,唐曉軍靦腆地笑了,“幸虧我還算腦子活絡,這兩年,干上包工的活,每年至少賺十幾萬,多時候的二、三十萬也是有的。”
記者有些好奇,既然這樣為何還要回村?唐曉軍提高了聲音:“你們不知道,我們村現在建起了光伏產業園、蔬菜基地,還建了五星級的陽光休閑山莊,機會多了,不比從前了!況且父母年紀大了,作為兒子也想在他們跟前盡孝。”
2011年上半年,唐曉軍毅然回村。“承包工程我拿手,在家門口一樣能賺錢,我為啥還跑那么遠。”唐曉軍說。
永州是湖南的南大門,也是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近年,曉江口村借湘南承接產業轉移之機,積極動作,引進了總投資20億元以上的光伏產業園、投資1億元以上的陽光休閑山莊、投資6000萬元以上的鴻意建材有限公司等10余家大型企業,解決了當地大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
“像我們村這樣,交通和區位都不占優勢,要是從前,很難有企業愿意進來。”村支書蔣德金感慨。唐曉軍口中的光伏產業園,正是東安縣引進的該縣最大的光伏產業項目。目前,產業園內已入駐格潤、天潤兩家新能源公司。
格潤是一家生產太陽能電池組件的新能源公司,2010年入駐曉江口村光伏產業園,年產能100兆瓦,年產值約5億。解決了本村及本縣近150人就業,讓農民在自家門口當起了藍領工人。
走進光伏產業園,規劃整齊的成片綠色映入記者眼簾。格潤總經理彭濤介紹,按照規劃,年內產能將提至500兆瓦。到時相應的人員配備也同比擴增,更多的當地農民將獲得在家門口打工的機會。
從光伏園出來,村里的蔬菜基地瓜果飄香,煞是熱鬧。一些村民將地出租,自己在蔬菜基地打工,還是干農活,每天能收入120元,年近70的唐成財老人說:“這比以前可強多了!”
紫水河像往常一樣緩緩流著,無聲無息。河對岸的鳳凰山上,投資超1億元的五星級酒店——陽光休閑山莊建設工地如火如荼。鳳凰山下,紫水河畔,曉江口村的村民正編織著他們的“村夢”。
微言小議
@人民網申亞欣:看到湖光山色掩映中的曉江口村,突然想起“水光瀲滟晴方好”大抵就是這樣吧!鳳凰山為屏,紫水河環繞,初次相見便瞬間改變了我對鄉村的刻板印象,曉江口如水墨畫般印在心頭。
@新華網張立紅:沿水泥硬化的環村路繞村一周,發現很多村民家蓋起了兩三層的小樓,一些保留下來的老房子也因歲月的沉淀而別具韻味。吃上一口村民自己栽種的綠色西瓜,甜在心里,笑在臉上。
@新浪湖南鄧雅琴:走進村莊,整潔干凈,樓房林立,稻田片片,稻穗在熾熱的陽光下害羞地低下了頭,滿目的綠色和滿臉的芬芳!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真是名不虛傳!
@騰訊朱清華:隨意種植的蔬菜瓜果散落在田間屋前,沒有柵欄,亦沒有不安全的跡象,一切都是欣欣向榮的模樣。綠樹進村,景觀進院,每一處皆有不同韻味。曉江口村,絕對是一個你不能錯過的最美村鎮。
@網易李靜:聽說唐曉軍以前在廣州承包工程,一年能賺二三十萬,現在居然回到村里。看來還真是風景再美難留人,只有在希望的土地上,農民才會戀戀不舍啊!
來源:湖南日報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