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影的喜與憂
近年來,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發展環境日益復雜、思想文化潮流日益多樣的形勢下,中國國產電影持續保持著快速發展的勢頭。
據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童剛介紹,2011年,中國內地共生產故事影片558部,全國電影總票房達131.15億元,同時,去年新建影院803座,平均每天增加銀幕8.3塊。然而,新的電影實踐也帶來了新的壓力、新的矛盾和新的問題。中國國產電影有喜有樂,也有哀有愁。
喜
一喜主流影片開辟新路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和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以《建黨偉業》、《辛亥革命》為代表的一批優秀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傳統獻禮影片的慣性思維,為繁榮主流電影的創作提供了寶貴經驗,開辟了新的道路。
二喜國產商業大片漸趨成熟
以《金陵十三釵》為代表的國產商業大片漸趨成熟,藝術質量和制作水準顯著提高。
三喜中小成本影片異軍突起
《失戀33天》、《將愛情進行到底》、《鋼的琴》等中小成本影片沖破了市場經濟背景下對中小成本影片在投資規模、市場認可、商業附加值等方面的制約,逐漸成長為國產電影的重要力量。一批青年電影人才脫穎而出,正逐漸成長為中國電影的主力軍。
四喜全社會對投資電影的熱情和信心繼續高漲
2011年,新建影院803家,新增銀幕3030塊,平均每天增長8.3塊銀幕。截至年終統計,全國城市影院數量突破2800家,銀幕總數達到9200多塊。
五喜遍布全國農村的數字電影放映新格局已經形成
全國農村已組建農村數字電影院線246條,數字放映隊47692支,農村觀影人次超過17億人次。
六喜中國電影保持了上升的文化影響力
2011年,共有485部次國產電影在境外44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舉辦了75次中國電影展及專題活動;295部次影片參加了28個國家及港澳臺地區的82個電影節,有55部次影片在18個電影節上獲得82個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