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對中國經濟應該充滿信心
經濟效益較好 民生穩步改善
李樸民說,從經濟效益看,雖然去年GDP增幅在回落,但財政收入、企業利潤都繼續較快增長。
據國家統計局的信息,去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54544億元,比上年增長25.4%。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15%,集體企業增長34%,股份制企業增長31.2%,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10.6%,私營企業增長46%。另據財政部的信息,去年全國財政收入103740億元,比上年增長24.8%。
從結構調整看,李樸民說:“農業發展的成效是大家都看得見的,去年中央財政對‘三農’的投入首次突破1萬億元大關,達到10408.6億元,同比增長了21.3%,糧食產量實現了可喜的‘八連增’。”
在工業結構調整方面,據工信部的信息,去年全年中央預算內投資繼續安排150億元重點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資金,加大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裝備工業核心能力建設、工業節能減排的支持力度,向各地下達的去年18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工作進展良好,公告的2255個企業落后生產線基本已經關停。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步伐也在加快,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全年增長了16.5%,高于全國規模以上工業13.9%的增速。
李樸民特別提到,去年區域發展的成果不小,促進了區域協調,也為中國整體經濟發展拓展了更大的空間。
他認為民生事業不斷改善是2011年的最大亮點。在經濟增速有所放緩的情況下,全年城鎮新增就業崗位創歷史新高,達到1221萬人,完成全年900萬人目標的136%。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全面推進,全國1000萬套保障房如期開工。
在國內外經濟形勢存在諸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的背景下,社會保障事業也取得重大進展。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信息,新農保試點迅速擴大,同步開展了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到2011年底,已有超過3.6億人參保,超過1億城鄉老年居民領取基本養老金。今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可望基本實現全覆蓋,以養老、醫療、低保為重點的基本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將基本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