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熊取膽”該達成什么樣的共識
2月22日,在福建歸真堂“養熊取膽”基地內,工作人員采用活體體內無管方式引流熊膽汁。當日,福建歸真堂藥業向社會開放其養熊基地,參訪人員可現場考察生態養殖、引流活熊膽汁的全部過程。 新華社發(顏財斌 攝)
哪些動物應被保護,什么情況下構成虐待,不同的文化和社會發展階段,可能會有不同看法。總體來看,應以大多數人能夠接受為標準
活取熊膽制藥企業歸真堂目前正飽受爭議。為了向公眾展示自己的無痛取膽新技術,2月22日,歸真堂首次開放其位于福建惠安的養熊基地,來自全國各地的百余名記者實地見證“活熊取膽”過程,不少人通過微博直播了參觀過程。不過,一直阻擊歸真堂上市的亞洲動物基金會工作人員,卻被阻止在基地之外。(綜合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報道)
從歸真堂傳出上市消息以來,關于“活熊取膽”的爭議已經持續多日。以歸真堂為代表的傳統中醫藥擁護者和以民間基金會為代表的動物保護主義者,爭論得不可開交,幾乎很難找到交集。輿論認為,歸真堂開放養熊基地和取膽過程,接受公眾審視和監督,成了尋找共識的最佳方式。
然而,一天的開放日下來,分歧似乎并未解決。現場記者報道稱,在抽取膽汁過程中,熊確實沒有表現出痛苦,而且一直在進食。但很快有人質疑,你親眼看到的,未必就是全部真相,也許熊被局部麻醉了,也許經常被取膽已經麻木了。在參觀現場,記者和歸真堂負責人也發生了交鋒,爭論的仍是那個老問題,“你不是熊,你怎么知道它不痛?”“你不是熊,怎么知道它一定痛?”
每個人都無法得知熊的切身感受,“活熊取膽”是不是真的沒有痛苦,可能是個無解的問題。證明這一點,對確定歸真堂所進行的活熊取膽是否構成虐待動物,確實很關鍵。但換個角度看,其實又不重要。在動物權益保護者看來,“活熊取膽”本身就非常殘忍,根本不應該在文明社會存在。因此,讓不讓參觀已經不重要,公開展示殘忍,只會顯得更殘忍。
養殖場開放了,取膽過程也公開了,但期望中的共識仍未達成。可見歸真堂事件爭議的核心,不是熊到底“痛不痛”這個事實,而是不同的價值觀:應不應該保護動物權利,應該保護哪些動物的權利,應該保護到什么程度,動物福利的理念是不是太超前了?
在功利主義者看來,人的地位顯然高于動物,為了人類生存和過上更好的生活,可以充分使用其他物種的價值;而在嚴格的動物保護主義者看來,生命都是平等的,動物也應享受各種權利和福利,連殺生都是不應該的。雙方各執一詞,把爭論引向兩個極端。其實,在兩極之間,還有更寬廣的中間地帶,也只有在這里,才可能達成有關動物保護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