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打造公共資金聯網監管平臺
跨行業、跨部門、跨專業……一個涵蓋養老、醫療、工傷、失業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的審計監管系統,3月17日在常州市建成。這是常州市審計部門在全省率先打造的公共資金聯網監管平臺。
為打造這一公共資金聯網監管平臺,常州市已作出4年努力。至此,常州市政府(公共)資金聯網監督平臺、社保基金聯網審計系統、住房公積金聯網審計系統已全面完成,并成就了全市公共資金監管網的“慧眼”。
第一只眼:審計由點擴展到線和面
隨著經濟社會的加快發展,審計對象日益多樣化、審計內容愈發復雜化,各種違法使用公共資金的現象屢見不鮮,如何全面監管成為一道新的難題。
2008年底全面建成,次年初,以行政監察和行政處罰為主要內容的二期工程開始建設,并對行政執法數據庫、電子監察系統、網上審批系統及其他行政管理服務系統等資源進行整合,并入聯網審計平臺,以技術創新推動懲防體系建設和反腐倡廉的實踐創新。
被納入網絡的聯網審計監督對象,包括財政性資金和社會公共資金的收支、管理部門,并逐步向國有投資公司、政府建設項目及其管理單位擴展。對尚未聯網的審計對象,也將其數據集中納入平臺,實行集中管理和科學整合,形成覆蓋全市的動態公用審計網絡數據平臺。 審計不再局限于點,而是逐步向條線、塊面發展。
第二只眼:審計盯緊社保和住房
社保基金和住房公積金涉及千家萬戶的利益,管理部門在監管的同時,審計部門亮出了第二只眼。
2010年,常州市審計部門開始著手開發社保基金和住房公積金聯網審計系統。其中社保基金網建立了285個審計模型,覆蓋了基金征繳、管理和使用的關鍵環節。利用其中117個分析模型,審計人員可快速發現五險繳費基數不一致、醫保藥品用量異常、城鎮職工醫保卡借用串用等漏洞,有效提高了審計工作效率。同時,也為新農合、獨生子女一次性獎勵等相關審計調查開辟了捷徑。在對2011年常州市新農合實施情況審計中,發現有12000余人重復參保、30多人次重復報銷、3人次報銷金額超過實際支出。
在推進住房公積金聯網審計時,通過提取原本獨立的房管、公積金、稅務、社保等部門數據,實現橫向數據采集、信息比對和動態預警功能。這一作用在經濟適用房項目審計中得到了體現,審計人員將5000多名獲得貨幣補貼人員信息導入聯網平臺,與社保聯網系統數據庫信息關聯后,初步確定75名可疑人員,通過重點核查發現23人存在以隱瞞、虛報收入等方式騙取補貼的嫌疑,堵住了住房公積金管理的漏洞。
第三只眼:審計監督+紀委監察+部門執法
常州“三合一”網絡平臺有機融合了行政監察、法制監督、行政服務三大功能的綜合平臺,是懲防體系信息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在此基礎上,聯網審計平臺與之實現無縫對接,形成環環相扣、信息共享的電子監督體系。兩個平臺的無縫對接,在對公共資金部門執法、紀委監察的基礎上,審計部門加入了第三只眼,實現了從業務流到資金流的深度監控。
紀委監察信息為審計工作提供重要線索,使審計監督更有針對性;而預算執行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等相關審計信息,為監察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據。審計排查疑點、捕捉線索,紀檢及時跟進、深挖到底,確保審計免疫功能落到實處,監督防范力量得到倍增。
在此基礎上,常州市審計部門還從資源整合與共享角度出發,積極開拓信息化審計新領域。圍繞財政性資金的收支兩條線,分別從入口和出口構筑審計監控的防火墻,加強與財政部分系統(部門預算管理與執行)的對接。尤其是伴隨財政投資方式創新、融資平臺演進、政府債務醞釀等情況的出現,審計部門將目光鎖定國有投資公司,努力實現與政府融資平臺的攜手并進,讓違法違規者無計可施。
來源:中國日報江蘇記者站 (通訊員 陳嫦青 楊可可)編輯:張少虎